也许是因为教知达糊过几天纸盒吧,老王与知达比较亲近,忙里偷闲常来与知达聊天。有时聊些什么菜好吃、好吃的菜怎么做等。记得有一次老王向知达介绍“虎皮肉”的做法,用带皮的五花肉,切成十公分大小的方块。用刀从肉皮往肉里切薄片,但不切断,依然连在一起,放在调料里浸泡。然后,放到油锅里煎,再放进蒸笼里面蒸。
老王介绍完这道虎皮肉的做法和味道如何好吃,话题一转,问知达想不想吃?知达这个在贫困和饥饿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一听当然想啦。老王就约知达到他家去,果真就做了给知达吃,吃完后开口向知达借钱。不多,十元,等下个月发工资还。
十元钱在如今是不值钱了,当时没有骨头的猪肉只要0.83元一斤,优等大米只要0.14元一斤,也就是说十元钱能买十几斤猪肉,或者买几十斤大米。后来每到老王想向知达借钱时,就会做一道花样翻新的好菜请他吃。
第一天上班,什么都觉得新鲜,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了解到这里是上午八点钟上班,第二天知达七点半就来了。谁知老远就看到田大娘站在工棚门口,见到知达走近,板着脸对他说:“知达早啊!”知达顿时惶恐不安起来。
当时知达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而她是60左右的可以做他的祖母的工厂负责人,居然如此严肃主动地向他请安,这显然不会是一般的问题。知达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虽然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但已经明确知道肯定什么地方惹她不高兴了。知达惊恐地回了一声早安,就匆忙去了他的工位。进了工棚才发现,原来其他工人都已经开始工作。知达尽管提前半小时来上班,竟然已经迟到了!
工棚里的工人都在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谁也不去注意知达的迟到,因为田大娘已经尾随知达走进了工棚。在田大娘的目光监视下,每个人都埋头干活。只听到一片片纸张滑动的声音,间杂着浆糊刮子拿起或放下时与浆糊容器的碰撞声。
田大娘随知达进入工棚后就一直没有开口,自顾自地逐一巡视每个工位。只要她一出现在车间里,每个人都感觉到她的压力。知达也和别人一样,神经紧绷,随时准备接受田大娘的训斥,连她什么时候从身边巡查过也不知道。忽然听到有人小声、兴奋地议论“走了!走了!”才感觉到那种压力突然消失。随着,仿佛春风吹醒了的森林,工人们各种自由欢快的说笑声顿时响成了一片。
后来知达才知道,虽然这里名义上是每天上午八点上班,但大家七点不到就得来。一方面因为田大娘每天七点多钟就来工棚门口“站岗”,谁要是来迟了,就得看她的脸色;另一方面大家每天必须完成的定额很高,完不成,不但会挨田大娘的骂,还拿不到足够的工资。田大娘每天早晨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工棚门口“站岗”,直到确认每一个工人都进入车间,并开始了正常操作,她才回家洗脸刷牙吃早饭。早饭后上街买菜,不是工厂食堂的菜,是她家吃的菜,再返回工棚。这样工人们名义上是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实际上的工作时间每天都在十个小时以上,如果加班,更是达到十六个小时以上。工人们都说,田大娘的这一招真是比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还要厉害。
田大娘管理工厂的另一招是每天晚上下班前的例会。田大娘不识字,但却深知“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道理。只要晚饭上不加班,下班前的训话例会是少不了的。训话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一个字“骂”,凡是白天她看到的任何不顺眼的东西,都是骂的内容。例如有人边干活边聊天,有人做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有人迟到,有人在工作中与她顶撞等等。
(未完待续)
200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