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你还要涨到什么时候?


现代国家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白热化,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必备资源,必然是当今各大大经济实体博弈的舞台。能源价格高位,不能将责任归因于新兴市场国家,要看到全球大部分能源是被发达国家所时尚掉了。如果看到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提高而横加指责。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在发表言论。

  【背景】近期国际油价依然处在调整期之中,6月5日,国际油价一扫前几日江河日下之势,急剧飙升,纽约WTI价格大涨5.49美元至127.7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也几乎以相同的涨幅飙升。5日晚,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更多的与美元对欧元汇率的下挫及科威特一家石化工厂发生爆炸有关。
  油价剧烈波动,令市场分析人士对油价未来走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看涨阵营认为,价格会被推高到每桶200美元。看跌的人则认为,价格已经涨到峰值,需求将减少,并带动价格下跌至每桶80美元。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油价停止上涨要等到新兴市场国家放开价格;油价下跌则需等美联储将利率提高到通胀率以上。发展中国家的补贴政策是需求持续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他认为,原油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要等到中国和印度将成品油价格放开,原油涨价才会停止。这轮泡沫破裂则需等美联储将利率提高到通胀率以上或接近通胀率,这很可能是在2010年年中。
  他回顾说,2002年以前,原油价格一直在每桶20美元附近波动。2003年,强劲的全球经济推动了原油价格上涨。起初,原油价格上涨的节奏与普通经济周期毫无差异,直到200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上涨速度明显快于往常。2007年上半年,美国楼市低迷加剧了原油需求减少的预期,原油泡沫处于破裂边缘。之后,为了挽救金融体系,美联储大幅降息,刺激金融资本流向原油市场。我可以肯定地说,2007年夏季伊始的原油价格快速上涨是货币现象。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超过80%的需求增长来自中东地区和亚太地区。中东地区的原油出口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高油价大幅提高了它的出口收入,而收入增加又刺激了国内对原油的额外需求。谢国忠就此指出,推动需求的收入效应技巧,大于压低需求的价格效应。这种不同寻常的需求变化,使得中东地区原油消费与原油价格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原油出口国有能力将国内成品油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因为它们无需付出高额成本。高收入和低成本合在一起,对刺激打捞需求有极大的正面作用。上述分析同样适用于其他原油出口国。大约一半的原油需求可以用原油出口国的这种供需变化来解释。


  他进而分析说,在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价格管制或者补贴是维持原油需求的重要因素。能源在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生活成本中的比重都要高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很难在不引起政治麻烦的前提下,将上涨的原油价格传递给消费者。倾向于补贴政策的政府总相信这种政策是暂时的,希望原油价格会回落。但事与愿违,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取消补贴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使得这些政府不愿意停止补贴。无意中,它们在维持高油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它们又很害怕高油价。正如原油出口国的原油需求依赖于高价格,进口原油的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弹性取决于政府补贴政策。此外,原油补贴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其实是对西方消费者的补贴,使得他们有能力应对本土的高油价。

部分采自财经网站专栏文章谢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