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距离新殖民主义有多远
关键词:思想殖民化 新殖民主义
从满清政府被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中国摆脱了封建主义与殖民主义,这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在百年后的今天,殖民主义与列强主义有抬头的倾向,为区别一个世纪前的列强主义与殖民主义,本人将其暂时称为新殖民主义与新列强主义。前者已经在多篇文章中有所涉及,本文论述的主题是新殖民主义。
2008年以来,新列强继续对中国的商品出口进行遏制,从铜板纸到钢管,美国均以反补贴税与反倾销税的名义,向中国输美产品课以重税,其中后者的额度合计超过700%,理由是中国2007年向美出口超过8.76亿千克的标准钢管,比2005年对美出口量增加超过一倍,价格却比正常售价低了69.20%-85.55%,足以构成倾销,由此断定中国政府对企业补贴幅度为29.57%-615.92%,美商务部负责进口管理事务的助理部长斯纳普对此给出的理由是“如果不是中国政府的补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中国的钢铁生产厂商根本不可能获得超出美国同行的成本优势”。
国际对中国产品的恐惧已经呈惊弓之鸟的程度,似乎中国商品对各地都已经成为洪水猛兽。
这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的是被扭曲了的事实。
汶川地震考验下的中国,将这些被扭曲的事实客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遭受多年产能过剩“制裁”的钢铁业,真相却是产能不足。有《中国经营报》披露的如下三组数据可以提供具体参照:
(1)一度被宣扬是“产能过剩”的彩涂板(灾区简易房主要用材)价格一路飞涨,从5月13日的8780元/吨提高到5月27日的9980元/吨,更重要的是——即使如此价格,市面上也根本买不到。(2)被视为“大路货”的普通螺纹钢,在半年内就从4000元/吨一路逼近5800元/吨。(3)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5年末,我国粗钢产量为41400万吨,同比减少5600万吨,钢材产销率达到99.2%。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今年中国经济面临通缩考验》的报告,明确指出钢铁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并要求企业把精力都集中在高附加值的生产上。
把最好的东西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那些残次品,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进而就是勒紧裤带都要优先满足出口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各方面的物资都在经受考验。
其实中国产品的低价出让的是中国自己的利益,维护的却是美国老百姓的利益,因为有中国产品的低价,美国的企业就不大可能任意提高价格。至少在肆意提高价格的时候需要多考虑一个层面的因素。
美国对中国的策略似乎已经很明显,就是先“获准”中国加入WTO,撕开中国市场保护的万里长城;以国际标准与国际惯例压迫中国尽快开放市场,便于将产品与意识形态之类的东西朝中国输出;而随后让中国有机会承办奥运会,就是这一战略中重要的环节。不管是加入WTO,还是承办奥运会,都需要中国展现开放的态度,那态度对中国无所谓,但对洋人却大不同,那意味着对外来势力的原则性态度。
然后再启动“战略对话机制”,利用国际通行的规则,施加金融领域的压力,这压力从央行的货币政策到证券与期货方面的定价权控制与全方位制约,在投融资领域,包括各种形式的收购兼并、私募股权投资、Pre-IPO以及QFII和地下热钱的方式赚取我们的利润。
那些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高度知识产权的领域,或者是根本不容许中国资本染指,或者是在中国产品进入之后被冠以侵犯版权与知识产权等“莫须有”的罪名;即使中国出口的是具有国际知识产权的中国商品,都要承受地方保护势力的压力。而那些低附加值、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产品则更多以反倾销、反垄断、反政府补贴等罪名,而提高中国商品出境的门槛。
同时,列强们输出所谓的先进资本与企业管理经验,将他们的标准强加在中国的头上,而所谓的国际市场IPO、管理层收购(MBO)对冲基金、消费信贷等等都是以美国为首的“新列强主义”以他们的标准对我们进行思想上的洗脑。接受了他们指定的方向,接受了他们制订的游戏规则与思维方式,我们就成为别人厨房里的原料,或者是别人放养的牛羊,终究难以摆脱任人宰割的境地。
在开放的中国下,任何理性的民族利益保护者,以及倡导从对外依存度高的状态回归到自给自足的原则的言论都难免被冠以“反动”罪名而加以指责,但被列强殖民化所带来的侵害比“反动言论”要多得多。所谓反动不过是与当下的主流思想相违背,但被列强殖民化却主动会让我们成为民族利益的侵害者,成为历史的罪人。
新殖民主义首先是思想上的,然后是在文化层面的,随之是产业上的与金融上的。
当开放的中国迎来的是列强主义的洗脑,首先是在思想上被殖民化了。在军事上的侵略会激发起民族情怀,在经济上的殖民化会压抑到反抗,思想上的殖民化却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而文化殖民主义又让列强的思维方式深深地烙在百姓的心中。那就是一锅不断在加热的水。
当水温逐渐在提高,当那只青蛙再想跳将出来,怕已经是回天乏力了。
这种精神殖民比任何殖民都要有杀伤力。不仅从整体上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本质上是被殖民的,中国清代的时候,曾经倡导的“施夷长技以治夷”以及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南慕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境界,居然被新列强主义者运用娴熟。甚至那些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不过是被别人利用来侵略的手段与工具。
在殖民的状态下,殖民者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到被殖民者的身上。而现在已经有众多的迹象表明,美国正在(或者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将次级债的压力和损失转嫁到中国身上。
当然,新列强们在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也给一定的利益,那就是持续高涨的贸易顺差、节节攀升的外汇储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某些官员好大喜功的虚荣心,由此得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但当我们看到,贸易顺差的背后是授人以发动“货币战争”的口实的本质的时候;
当我们沾沾自喜于天价外汇储备,那外汇储备是由制造业耗费越来越高昂的劳动力赚取的,而且付出了大量耕地转变为工业厂房,造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的代价而取得的时候;
当我们想到当我们赚一块钱,就要让美国等上游企业赚取6-10倍的钱的时候;
当我们看到那些国家还要通过让本国货币贬值,对人民币施加升值的压力的方式来让那些贸易顺差的实际价值缩水,还要通过申请破产保护的方式赖掉订单所需要支付的费用的时候;
当我们想到列强们通过私募股权投资、Pre-IPO以及QFII和地下热钱的方式赚取我们的利润的时候……
——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欣慰的吗?
提问往往会让人更理性。我们很有必要对已经过去的那些年多问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切实的好处?
在带给我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的同时,是否在从本质上摧毁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根基?
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企业更多地走出去、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巨头了,还是更多的国际品牌进来无声地掠夺我们的市场了?
我们在商品的标准化、国际贸易、金融投资、思想意识、期货证券等方面是更具有话语权了?还是在每次战争之后均以惨淡的失败与利益割让告终?
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已经不是距离新殖民主义有多远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正在承受新殖民主义的侵蚀。而且是从思想到文化、从产业经济到金融资本的全方位的殖民主义,而非以战争与军事侵略的形式进行的。
讲政治、讲思想、将民族气节,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跟中国相比,但讲金融、讲货币战争、讲投融资与企业管理,中国与列强主义者们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
当撕扯开我们的市场,把他们自己的东西往中国倾销的同时,他们就可以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围追堵截,逐渐地就成为合围之势,颇像非洲草原上那些凶猛的野兽的车轮战。
或许尚在温水中畅游的青蛙们会认为,本人的言论有危言耸听甚至哗众取宠的感觉。
但本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未来的民族利益的角度,提出一些或许会发生的可能性。
贾春宝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