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小城雨巷》赏析


2007年春节晚会上的舞蹈《小城雨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问世以来受到专业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最有经典意义的佳作。

《雨城小巷》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好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对江南美好风光的眷恋,看到《小城雨巷》中那古老的城巷,青青的石板,朦胧的雨气和那柔美、淡雅的撑着油雨伞的女子,听到那悠扬、婉哟的乐声,不禁使人想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者怨愁的姑娘…….”诗人的感觉是鲜活而又美妙的;他的内心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和淡淡的怨愁,仿佛有一种陌生而又美好的东西在慢慢地散发和渲染,这种感觉我们在《雨城小巷》的欣赏中也能有同感,诗中那轻柔、淡雅、婉约、舒缓、空漾、湿润、清丽而又纯净的元素在观众的心里形成一种放大和强化了的一种韵味和氛围。

舞蹈中的场景:白墙黑瓦,油纸伞,丝质旗袍等具有江南优美、古朴的特点,是对江南美好事物的追忆,它恁被时间抽象出来,具有典型和文化符号的特征,它既是江南的,又是中国的;既是具体的,又是空灵的。油纸伞让人想起、了江南水乡的特征,湿漉漉的感觉似乎有一种亲身体验的感受;旗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它衬托出女性身体曲线的玲珑,优美;白墙黑瓦制造了一个规定的情景,并不断强化主题。这些元素加起来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到一种生命的节奏和韵律,淡出一个人格化的、甚至是女性般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