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公告称:一亿元以内的灾区重建计划,再次遭到强烈的质疑。看了下面
以下引自时寒冰的博文:
在开发商当中,因第一次捐款少而补捐的并不在少数,如先捐款500万元人民币,在进一步了解灾情后又加捐1亿港元的雅居乐;从300万元追加到1100万元的中海地产;先捐300万元,再捐2000万元的碧桂园等等,都是追加捐款,而万科不是。万科拿出的计划是参与灾后重建。而这其中透露出来的商业上的精明,让万科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企业的形象再次严重受挫,原因无他,精明得过头了。
为什么是遵道镇?
无论王石还是万科,都强调“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如果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在绵竹市乃至这个震区,恐怕都很难再找到像遵道镇这样的重镇!
遵道镇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宝地。笔者查阅资料时惊讶地发现,
遵道镇地处绵竹市西北部,资源丰富,有山有水有坝,交通发达,一条约
有人赞叹,这是一个包装一下就能跟九寨沟相媲美,而且比九寨沟交通更便利的宝地!
万科巧妙地把“纠错”之旅变成了占据宝贵资源最高点的契机,并且,以重建之名,还可容易避开诸如招标之类的麻烦,先入为主。如果这算是“纠错”,实在是高明绝顶的纠错。
而且,所谓1亿元的重建,与“纯公益性质”及“将在未来3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的搭配,实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缜密计划。1亿元的投入,全部收回成本,也可说是“纯公益性质”,万科捐的还是那200万元,一分不多。而且,公益性开发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可以抵扣所得税,这相当于给万科带来意外的收入,把先前捐的200万再挣回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还有“未来3到5年内”的腾挪空间。怪不得万科不选择二次捐款!
因此,当万科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突然倒塌时,谁也不应该感到奇怪。对饱受苦难的灾区尚且如此精打细算,又能奢望什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自觉的流露,而不是包装出来的,哪怕再高明的危机公关大师,也难免有疏漏。这,或许是“10元捐款”事件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