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王石到灾区现场道歉 地产商集体重塑救灾形象》的报道,介绍截至5月19日中午,地产业共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约4.6亿元,在所有行业的现金捐款中,排行倒数第二。因倒数第一的医药行业支援了“难以列数的药品”,言下之意就是,房地产行业在此次灾难中的捐款其实是倒数第一。
说捐款约4.6亿元的房地产业是行业排行倒数第二,我不知道这是如何排名的。但如果将全国诸多行业和捐款总量来作一比较看,这倒数第二的位置显然不是真实的,这恐怕和房地产业总体形象欠佳有关。
作为全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万科房地产在此次震灾中的表现实确实不敢恭维,在全国网民中的失分较多,几乎成了网民攻击的靶子,其根源并不完全在于该公司开始仅捐款200万人民币,主要还在于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募捐活动中的那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根据王石事后解释,其本意是不希望员工因慈善而成为负担。
笔者以为,我们不应该以捐款多少来衡量捐款人的善心究竟有多强。捐款人一般会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并就灾害对社会捐款的依赖度作一个综合判断,再依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最终决定捐款额的多寡。
造成目前房地产行业整体形象欠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房地产行业暴利让普通百姓不满
我们知道,形成暴利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技术升级获取超额利润,而技术升级的结果是让产品的性价比更加优化,企业在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产品品质也得到大幅度升级,消费者实际上从技术升级中得到实惠,如计算机产品在性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价格却不断下降,同时,企业的利润也在不断增长。这样的超额利润,是推动社会发展所必须要的,是受民众欢迎的。
另一种就是政府垄断而导致的暴利。可以这么说,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一直处于暴利状态。由于房地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土地的一级市场被政府牢牢掌握在手中,因此,房地产业实际上是处于政府垄断状态之下。由于房地产业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其暴利也只能是通过提高房价来实现。因此,迟购房的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此前一样的产品,当然会产生不满情绪。
二是官商勾结,让地产商形象受损
由于中国从长期的福利分房一下子步入全面的住房商品化,伴之连续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商品房在一定的阶段产生了爆发性需求。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成长那是不可避免。
问题是,中国房地产商的高速成长期,恰恰也是中国腐败现象处于相当严重的阶段,房地产商和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容易导致官商勾结。近几年诸多因和房地产商勾结的官员落马,也让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形象严重受损。
此外,国人的仇富心理,也是暴富的地产业形象不可能太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很多并不那么光彩的地产商发家史,也为那些具有仇富心理的国民提供了仇富的依据,当这种仇富依据通过媒体放大后,地产商的形象也就必然大打折扣了。
三是地产商的总体素质仍不理想,容易将自身置于民众对立面
随着财富在地产商中的迅速集聚,一些缺乏素质的暴发户很容易炫富,甚至为富不仁,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会功德,结果是在有意或无意中将自己放在了民众的对立面。
近期中广有线在转播抗震救灾新闻时插播房地产滚动字幕广告的事,我是不得不说了:
由于本人工作关系及长期以来对房地产的关注,在本地也认识了一些开发商。15日中午我在QQ上给某开发商的财务负责人留言,请求该公司撤下那个广告。晚上那个广告果然就不见了,我很欣慰。
当我18日上午再次上那个网站时,发现有网友给我留言,说还有其他楼盘仍在做这样的广告。当时我就给其中一个楼盘的策划人员打电话,请求他们也撤下该广告。非常遗憾的是,当晚《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的画面之下,依然有该楼盘的滚动字幕广告。
19日,我是生怕中广有线在“全国哀悼日”中继续插播滚动字幕广告,抱着好管闲事的态度,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和中广有线有业务联系的朋友,请他转达广大网友的对字幕广告的态度。还算不错,晚上没有了广告。
当然,就此次广告事件来说,我们更应该谴责视钱如命的中广有线,这种插播广告的形式本身就违背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
但作为开发商,你的广告发布后,难道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前一个开发商在知晓后顺应民意,当天就撤下了广告,这是讲究社会功德;而后一个开发商,在知晓民众的情绪之后,依然照播广告。虽然18日是该楼盘的开盘日,但这样令民众反感的广告能达到促销的目的?
房地产行业的特性,能够让一部分人的财富在极短的时间内急剧膨胀。一些开发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就不惜花巨资投入慈善事业,以赢得民众的尊重。李嘉诚、李兆基等地产业巨子,也都是慈善业的重要贡献者。而相对于他们来说,国内的地产商显然逊色得太多。
此次汶川大地震,本应是中国地产业重塑形象的绝好时机,可惜他们没有抓住机遇,这是中国地产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