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建议(三稿)
欢迎转载
欢迎转载
文/戴徵清 2008-05-21
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四川作为中国战略大后方的极端重要性,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对于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诸如医院、学校、桥梁、隧道等项目不能轻易交给自由资本,尤其是私有和国外实体运作。
实施步骤
1、组织全国范围的城市和农村重建规划队伍,全面考虑灾民意愿和地形地貌,对灾区重建进行高抗震指标(8.0级以上)的总体规划。
2、将规划区的项目进行公示,将灾区基础设施,主要是房屋、桥梁、隧道等进行项目招标,同时实行项目监理终身负责制。
3、为确保基础建设质量,要引导企业和个人善款改捐钱捐物为捐建建设项目。
4、重点将学校、医院等公共人群集中场所打造成抗八级以上地震标准的建筑,并赋以其临时避难场所功能;另外在集中建筑的基础上,考虑到当地山地复杂地形,要多构建适宜机降的广场平地。
5、要将以上重点项目优先交予国有企业承建,震灾以来的企业和个人善款情形表明,只有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才真正可靠。
6、要从深层次看待和评估私有资本善款,建立企业和个人慈善档案,既“知恩图报”不忘表现好的企业和个人(抵税+政策倾斜),也要“恩怨分明”记录表现恶劣的中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和跨地区企业,并建立“灰名单”。
7、灾民安置,要借鉴唐山经验,也要与时俱进;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分流过于稠密的四川人口,对于孤儿可以异地送养,由国家负责培养其成才。
8、要及时总结提炼伟大的抗震精神,与奥运一道,从精神层面大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落实“善恶终有报原则”:重金抚恤和大力表彰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人物,弘扬社会正气;追诉重大伤亡责任人并严厉查处之以压制社会邪气。
10、在汶川大地震中心区域建立国家级地震预测中心,并全面检讨当前重大地质和气象灾害预测体制、机制;坚决反对跟在西方国家屁股后面“邯郸学步、四平八稳”的“洋八股”,积极采纳全信息收集的灾害预测方法;同时要兼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危,建立切实可行的灾害预警公示的机制、体制。
11、进一步压缩行政浪费性支出(温总理已经指示今年各级行政支出减少5%以支援灾区),同时大力转变行政和干部工作作风并使之进入常态化。
12、建立全程、全民监督体系,强力驱邪,要杀掉一批胆敢贪腐善款的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