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维护


    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维护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学生自己,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都要通过大学生主体起作用,所以应重视大学生的自我心理维护。

      首先,愉快地自我接纳。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社会层次及其自身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关心社会发展,注重整个社会的提高与进步,对社会舆论愿意独立思考。但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思考、谈论、评价社会问题时,往往带有幻想色彩,不切实际。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还不能深入、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这方面的不足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意识不相协调,因而成为困扰他们的心理因素。此外,对大学生来说,性意识更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自我的精神向往,另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异性的倾慕与追求欲望,而这种愿望,会因大学生还不善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或者他们的经济地位及心理成熟度还不足以应付这些问题等,带来种种烦恼和不安。这意味着,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基本建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评价,做到较好的自我接纳。

其次,保持稳定健康的情绪。大学生的追求有其独特性,即对未来追求的理想化,但是由于其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周围变化的影响。情绪冲突比较多,情感表现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容易产生偏激和冲动的情绪状态。所以大学生应会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第一要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生活节奏要合理,有张有弛,注意用脑卫生;第二应学会合理宣泄,找到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既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放纵自己。每个大学生都应意识到,任何一种情绪,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正视这种原因,接受这种情绪,并让他适当地表达出来,才会有益于健康。

再次,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缺乏对他人的正确评价,往往对别人要求过多,因而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进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保健的重要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关怀、惦念、安慰、鼓励、帮助、支持、理解等,都可以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反过来,又可以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大学生的友谊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它可以成为大学生感情的寄托,从而增加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