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谓商业界、科技界的朋友们,不要去把赈灾,把去挖出多少数量的活人或尸体,送出多少件矿泉水作为衡量我们出力多少的标准。在赈灾的事情上,我们中间没有英雄,也没有狗熊,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我们太习惯了商业竞争、数字目标、KPI等等这些东西,以及用这些东西激发出来的所谓执行力。但此时此刻,我们不是在执行一个任务,也不是在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我们做的,就是当下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是我们100%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
我等长期坐在电脑前面的人,如果说出力气,肯定不是最出色的,及格恐怕都有问题。在现场,我绝对不是出力最多的。起码我的同事韩闯,就比我出力多得多,而且现在还奔波在救灾一线。但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想想,对于自己的内心,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其实我真的觉得没有必要去挑战谁捐钱多,这不是一个攀比游戏,也不是表现谁政绩的时候,因为我们实际上都是在履行义务! 职务义务和国民义务。去灾区一线的志愿者,绝不是灾难旅游者,现场的大多人都能感到,我们没必要再去责难谁,挖苦谁,也没必要去讲哪只基金又在看衰大盘, 又有什么人在借赈灾的名义胡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为灾区人民、为社会、乃至为自己的信念,做点什么!
此时我想起了,在4月19日站长大会上红杉资本张帆所引用的话语,再次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It is not the critic who counts; not the man who points out how the strong man stumbles, or where the doer of deeds could have done them better. 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 who is actually in the arena, whose face is marred by dust and sweat and blood; who strives valiantly; who errs, who comes short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there is no effort without error and shortcoming; but who does actually strive to do the deeds; who knows great enthusiasms, the great devotions; who spends himself in a worthy cause; who at the best knows in the end the triumph of high achievement, and who at the worst, if he fails, at least fails while daring greatly, so that his place shall never be with those cold and timid souls who neither know victory nor defeat.
by Theodore Roosevelt
真正的尊敬,既不属于那些批评别人头头是道的人,也不是属于给强人指出过错、指点别人哪里做的不好的人。真正的尊敬,是属于那些勇于亲身投入 战场,脸上沾满了尘土、汗水和鲜血的奋斗者们。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尽管曾经犯下错误,并一再失败,但他们满怀激情,执著不懈,将生命奉献于崇高的事业。 他们为经过艰辛努力最终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如果失败,他们也败得荣耀。因此,那些既没赢得过胜利,也没懂得什么叫做失败的,冷漠、胆怯的灵魂,是永远 也无法与这些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相提并论的。
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
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
尽管长期的言论压抑,使得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在互联网上有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也会使得负面声音的传播,永远比正面声音要容易很多。但我可以负责任的 说,在我所到达过的地震灾区,没见到一件负面的事情,没听一次煞风景的不和谐声音。我也十分的相信以及确信,胡锦涛温家宝绝不是在地震灾区走过场,在那种 严肃的场合,每个人都会被一种国民精神所感染,并投入到快速的行动中去。
在我们这个民族中、社会上,每当我们遭遇共同的敌人,无论是拉萨事件、奥运圣火传递,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不约而同的体现出惊人的团结和一致。但是,这些 危机终将过去,难道我们没有了共同敌人,就应该一盘散沙吗?难道我们除了在危机时建立起来的共同愿景(负面愿景/危机愿景),就不应该拥有更强大而持久 的,依靠希望而建立起来的共同愿景(正面愿景/理想愿景)吗?我想引用一段《第五项修炼》中的论述,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理想愿景的建立当中来: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与“我们想要避免什么?”是不同的。事实上在我们的内心里,负面的愿景或许比正面的愿景更为常见。许多组织只有在生存 受到威胁时才会真正团结起来;例如濒临被购并、破产、失去市场占有率、连连亏损等问题时,才开始采取行动,迎击难题。负面的愿景在公共政策上更常见;“反 毒品”、“反烟草”、“反战”,或“反核”等层出不穷的社会运动,便是显明的例子。
负面的愿景往往限制了组织的发展,原因有三。第一,原本能够用来建立新事物的动力,转而用在防止不想要的事物上。第二,负面的愿景微妙地在人群中造成无力 感;人们可能因此变得不在乎,只在受到严重威胁时才会团结起来。第三,负面的愿景无可避免的都只有短期效果;威胁继续存在,就能激励组织,然而一旦威胁消 除,组织的愿景与能量也跟着消失。
能够激励组织的基本能量有两种:恐惧与希望。负面愿景是由潜在的恐惧力量激发;推动正面愿景的则是希望。恐惧能够使组织在短期内产生超乎寻常的变化,但是希望能成为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泉源。
刚刚,2008年5月19日下午2:28分,汽笛长响,半旗致哀。让我们用信念去行动吧,那比任何空谈和评论都来的直接和实在!
2008.5.19
我们太习惯了商业竞争、数字目标、KPI等等这些东西,以及用这些东西激发出来的所谓执行力。但此时此刻,我们不是在执行一个任务,也不是在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我们做的,就是当下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是我们100%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
我等长期坐在电脑前面的人,如果说出力气,肯定不是最出色的,及格恐怕都有问题。在现场,我绝对不是出力最多的。起码我的同事韩闯,就比我出力多得多,而且现在还奔波在救灾一线。但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想想,对于自己的内心,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其实我真的觉得没有必要去挑战谁捐钱多,这不是一个攀比游戏,也不是表现谁政绩的时候,因为我们实际上都是在履行义务! 职务义务和国民义务。去灾区一线的志愿者,绝不是灾难旅游者,现场的大多人都能感到,我们没必要再去责难谁,挖苦谁,也没必要去讲哪只基金又在看衰大盘, 又有什么人在借赈灾的名义胡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为灾区人民、为社会、乃至为自己的信念,做点什么!
此时我想起了,在4月19日站长大会上红杉资本张帆所引用的话语,再次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It is not the critic who counts; not the man who points out how the strong man stumbles, or where the doer of deeds could have done them better. The credit belongs to the man who is actually in the arena, whose face is marred by dust and sweat and blood; who strives valiantly; who errs, who comes short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there is no effort without error and shortcoming; but who does actually strive to do the deeds; who knows great enthusiasms, the great devotions; who spends himself in a worthy cause; who at the best knows in the end the triumph of high achievement, and who at the worst, if he fails, at least fails while daring greatly, so that his place shall never be with those cold and timid souls who neither know victory nor defeat.
by Theodore Roosevelt
真正的尊敬,既不属于那些批评别人头头是道的人,也不是属于给强人指出过错、指点别人哪里做的不好的人。真正的尊敬,是属于那些勇于亲身投入 战场,脸上沾满了尘土、汗水和鲜血的奋斗者们。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尽管曾经犯下错误,并一再失败,但他们满怀激情,执著不懈,将生命奉献于崇高的事业。 他们为经过艰辛努力最终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如果失败,他们也败得荣耀。因此,那些既没赢得过胜利,也没懂得什么叫做失败的,冷漠、胆怯的灵魂,是永远 也无法与这些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相提并论的。
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
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
尽管长期的言论压抑,使得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在互联网上有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也会使得负面声音的传播,永远比正面声音要容易很多。但我可以负责任的 说,在我所到达过的地震灾区,没见到一件负面的事情,没听一次煞风景的不和谐声音。我也十分的相信以及确信,胡锦涛温家宝绝不是在地震灾区走过场,在那种 严肃的场合,每个人都会被一种国民精神所感染,并投入到快速的行动中去。
在我们这个民族中、社会上,每当我们遭遇共同的敌人,无论是拉萨事件、奥运圣火传递,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不约而同的体现出惊人的团结和一致。但是,这些 危机终将过去,难道我们没有了共同敌人,就应该一盘散沙吗?难道我们除了在危机时建立起来的共同愿景(负面愿景/危机愿景),就不应该拥有更强大而持久 的,依靠希望而建立起来的共同愿景(正面愿景/理想愿景)吗?我想引用一段《第五项修炼》中的论述,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理想愿景的建立当中来: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与“我们想要避免什么?”是不同的。事实上在我们的内心里,负面的愿景或许比正面的愿景更为常见。许多组织只有在生存 受到威胁时才会真正团结起来;例如濒临被购并、破产、失去市场占有率、连连亏损等问题时,才开始采取行动,迎击难题。负面的愿景在公共政策上更常见;“反 毒品”、“反烟草”、“反战”,或“反核”等层出不穷的社会运动,便是显明的例子。
负面的愿景往往限制了组织的发展,原因有三。第一,原本能够用来建立新事物的动力,转而用在防止不想要的事物上。第二,负面的愿景微妙地在人群中造成无力 感;人们可能因此变得不在乎,只在受到严重威胁时才会团结起来。第三,负面的愿景无可避免的都只有短期效果;威胁继续存在,就能激励组织,然而一旦威胁消 除,组织的愿景与能量也跟着消失。
能够激励组织的基本能量有两种:恐惧与希望。负面愿景是由潜在的恐惧力量激发;推动正面愿景的则是希望。恐惧能够使组织在短期内产生超乎寻常的变化,但是希望能成为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泉源。
刚刚,2008年5月19日下午2:28分,汽笛长响,半旗致哀。让我们用信念去行动吧,那比任何空谈和评论都来的直接和实在!
200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