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日菏泽7级地震
1937年8月1日4时35分,山东菏泽县(北纬35.4度,东经115.1度)发生7级地震,极震区东到马岭岗,西至东明县王坝岗,南到通古集、北至耿海,烈度达九度;同日18时41分菏泽县(北纬35.3度,东经115.2度)又发生一次地震,极震区在吴油房、朱楼、大马庄、王堂一带,烈度为八度。地震使菏泽、东明二县遭受严重破坏,周围14县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极震区内房屋几乎全部倾倒,解元集、木里、高庙等村房屋尽毁;地裂普遍,宽者一米,人畜有陷落者,涌黑水及流沙。地震共造成人员伤亡18000余人,死伤牲畜6000余头,房屋倒塌470000余间,无家可归者10余万人。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很大,东到威海,西到河南宜阳,南到南京,北到天津。时值抗日战争开始,震时及其后又连日暴雨,加重了灾情。1937年菏泽7级地震是20世纪华北地区第一次灾难性7级大地震。
震后,李善邦先生向震区发了调查函,取得首批震灾资料,1960、1967、1969年菏泽专员公署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对部分震区进行了调查。1970~1982年间山东省地震局及菏泽行署地震办公室对震区进行了较全面调查。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
1983年11月7日5时9分,山东菏泽(北纬35度17分,东经115度17分)发生5.9级地震。极震区在马岭岗、王浩屯、胡庄、通古集一带,烈度为七度强。震中区出现喷沙冒水现象,河岸沟渠等地出现重力型滑塌、开裂、陷坑等;遭受震灾的有菏泽、济宁两个地区11县(市)、126个乡(区)、6500余个村庄的近40万余户190万余人,共损坏房屋116万余间,其中严重破坏30.1万余间,倒塌6.1万余间,震后有6.91万余户31.3万余人无房居住;震坏各种桥梁1237座,涵洞水闸194座,机井1881眼,扬水站60余处,烟囱165座;死亡46人,伤5138人,其中重伤433人;砸死大牲畜638头、猪2390头、羊3382头;直接经济损失3.05亿元人民币。
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打来电话询问震情灾情。省人大常委会向灾区人民发了慰问电,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和珍、副省长马连礼亲自到震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落实抗震救灾措施,省政府组织了由办公厅、农业厅、民政厅、卫生厅、公安厅、地震局等部门领导负责带队的工作组和医疗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迅速派出救灾部队和医疗队,奔赴灾区,救护伤员,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和安置,开展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及科学考察工作。经过努力,使没有住房的69117户、313583人及时得到妥善安置,5000多名伤病员得到及时医疗。灾区的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感慨地说:1937年那次大地震,房子塌了埋住人没人扒,砸伤人没人治,砸死人没人葬,官府衙门还趁火打劫。这回地震遭了难,省长、书记、专员、县长都来了,解放军、医疗队也来了,处处是亲人。还是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亲!
这次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及科学考察工作至12月15日结束,历时39天。
1989年5月19日凌晨0时25分菏泽西部(北纬35°13′、东经115°6′)发生2.8级地震,
震源深度9公里。这是发生于1983年菏泽5.9级地震震中区的一次有感地震,有感范围
西起东明县胡庄,东至菏泽市城区,南起菏泽市大黄集,北至菏泽市吴店一带,有感
区长轴呈北北东向,有感区面积约达150平方公里。宏观震中区位于菏泽市吕陵镇的
洪楼村和东明县胡庄乡的五霸岗村一带,震中区烈度为IV度强,面积约3. 5平方公里。
洪楼村普遍有感,破旧房屋有掉砖、滑瓦现象,个别房脊歪倒。五霸岗村震感较强、
多数人惊逃户外、不敢进屋,李某准备拆除的二间配房(危房)倒塌,但无人畜伤亡。
1989年10月12日凌晨0时2分菏泽市西北(北纬35°20′、东经115°19′)发生3.2级地
震,其有感范围西起东明县菜园集、东到菏泽市东北的赵楼附近,南起东明县大屯乡
龙山集,北至鄄城县富春集一带。有感区的长轴为北北东向、长约46公里,短轴为北
西西向、长约37公里,波及3个县市的27个乡镇,有感面积达700余平方公里。宏观震
中区在菏泽市解元集至吴店――带,多数人从睡梦中惊醒,一些人从室内跑出来,房
子有咔嚓响声,个别房屋掉土,部分家具响动,个别家具移位,大部分人听到地声。
察应坤搜集资料来源山东地震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