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家园的思考


  震后重建家园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昨天从电视直播里得知,已经有建筑方面的专家赶往地震灾区现场了,这引起了我的一个思考。而这个问题,我想也是地震灾害之后重建家园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能够避开地震带来建设我们的新家园。汶川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地震,可以先看一下下面的这些记录。

  (一)1933年2月25日,15时56分30秒,汶川叠溪海子地区突然发生7.5级地震,顷刻间,山裂地崩,黑地昏天,天地摇动,位于岷江270米的叠溪台地轰然陷落,吞陵重镇荡然无存,方圆20多个羌寨覆灭,6865人瞑目九泉,叠溪四周峰塌坡裂,石砾泥沙积于峡谷,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浪息波迥,水位疾升300余米,松平、水磨、鱼儿寨湮没水中,水滞为湖,共形成海子11个。形成的海子是一个大隐患,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不幸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当年10月9日,有一个海子突然出现缺口,江中三海暴泻,水高20丈,排空席卷,靠岸的村寨都被吞啮,2500个生灵魂无所归。暴水后,岷江三海剩二海,三沟九海剩五海。当时的情景可想而知,悲惨的场面没有人可以作证,因为历史确是久远了。发生在不远的灾难可能还有人会记住,那是1986年6月15日12时20分,叠溪大小海子突然坝倏然决口,六米洪峰汹涌澎湃,松茂公路大都被洪为水摧毁,54辆旅游车1200游客被困,洪峰之下满目苍痍,死了多少人没有公布。(来自网络)

  (二)中新网(2008)5月12日电四川汶川县今天发生7.8级大地震,中国地震信息网介绍说,有地震记载以来,此次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四川境内,距省会成都74公里,震中在汶川县境内,距最近的居民点水磨7公里。有地震记载以来,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地震是1933年四川茂汶北迭溪7.5级地震,极震区为四川茂汶北迭溪,烈度达到Ⅹ,加速度达123.3~159.5Gal。震中区附近的历史地震以主余型和孤立型为主。

  (三)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引自网络)

  在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时,也听到记者(周军)对(汶川)当地一位县人大干部采访时,这位干部讲到,他们历史上也曾两次计划过,将县城搬离,到更为安全的地方去。但都由于资金不足而未能实施。因此,灾后重建时,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更为安全的地方建设新家园,离开地震带,至少离开活跃区。当然,现实中会有很多限制因素,而且,我相信有关领导及专业人士早就考虑到了,本人在这里只是想提个醒,如果可以在更为安全的地方重建家园,我想会更好。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