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的介绍里面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几年究竟做了些什么,每年花了究竟多少的钱数,取得了多少成果!!!难道不应该引起深思吗?地震预测研究所的职责和国家地震局的主要职责难道不是地震预测吗?再回头看看历届领导们,他们尽了责任吗???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其前身为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是我国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地震过程的观测、模拟和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规律,促进地震科学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服务。(明白这些主要职责你还能够厚脸皮说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吗?你的主要职责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即使就是难题你解了?%)
研究所以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和预测实践中提出的科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依托新构造与地震构造、数字地震学、地震及灾害预测、GPS及空间技术以及地震观测技术等多学科的滲透、融合,推进、发展地震数值预测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基础、研究领域和专家群体,努力产出创新理论成果和突破性应用成果。
研究所紧紧围绕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使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始终瞄准并站在科学前沿;通过加强科技共享平台、开放性实验室和野外试验场建设,深化地震科学及地震预测研究,努力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通过人才培养、使用和考评体系的完善,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通过规范管理、培育创新文化,奠定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教授)29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56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0人,在学博士生7人,硕士生34人。(众多的专家们摸摸良心你们尽职了吗?)
二十多年来,研究所的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4项,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21项;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专著和论文;在地震预测的理论与实践和测震仪器的研制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研究所与世界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保持着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地震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自2002年进入科技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改革以来,通过结构调整、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配套政策和措施,充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2004年取得科研经费超过1500万元,(看到这里不禁要问:每年的科研经费究竟做了什么????????)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9篇,EI论文12篇,获中国地震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竞争能力与科研水平明显提高。(这里我很怀疑究竟提高了什么?)
主要任务(根据中震发人[2004]107号,附件4.)
一、地震科学研究1、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为地震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二、地震预测研究2、承担地震中期和长期预报任务;3、承担地震预报攻关研究任务;4、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在地震构造和地壳精细结构、高分辨率动态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性、震源参数变化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对中期和长期地震危险趋势做出定量化的预测;5、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基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基础学科,开展强震孕育、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前兆机理等方面的理论问题研究,探索短期与临震预测理论和新方法,服务于地震短临预测工作;
三、地震观测方法与技术研究6、承担现场流动观测任务;7、开展对构造活动、地震过程的观测方法研究,发展流动观测技术,开展防震减灾类观测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
四、其他8、承担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的维护与运转、数据分析处理、质量监控和数据服务工作;9、承担中国地震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机构设置
职能管理:办公室、人才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科技发展部(外事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审计监察室、工会)、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外事工作受到表彰
(2008-04-28)
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把对外科技交流工作的重心放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和项目实施上。在所领导的重视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所的科技外事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被评为中国地震局2007年外事工作先进单位,李京同志被评为外事工作先进个人。
2007年,我所因公派出人员24批,38人次赴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摩洛哥、意大利、印度尼西亚、韩国、缅甸、老挝、阿尔及利亚、台湾、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执行合作研究、项目考察、台网援建及参加国际会议。(实质是花国家的美圆供领导和骨干们游山玩水了吧?研究所总共骨干有多少人?一年出国达24批17个国家,那么你们还有多少时间服务于地震预测呢?)
接待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家和官员来访及合作交流18批,176人次。重点执行了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双边、多边地震科技合作项目。另外,协助中国地震局在我所十三陵地震台组办了地震科技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研讨班。
科研主体: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室、地震构造与工程地震研究室、地震预测理论与新方法研究室、数字地震学应用研究室、地壳运动与地震动力学研究室、信息网络计算中心、地震观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基地。辅助部门:图书资料馆、《地震》期刊编辑部、十三陵地震中心台、财务室、后勤部。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第一任主任
梅世蓉研究员(1980.1~1988)暂无照片(唐山大地震的直接责任人)
第二任主任
陈鑫连研究员(1988~1992.4)暂无照片
第三任主任
罗灼礼研究员(1992.4~1998.10)暂无照片
第四任主任
陈建民研究员(现为中国地震局局长)(1998.10~2000.12)暂无照片(本次地震的直接?间接责任人!)
第五任主任
王善恩研究员(2001.2~2002.10)暂无照片
第六任主任
阴朝民研究员(2002.10~2004.4)暂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