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南方的雪灾已然大伤国家元气,阳春三月达赖藏独的阴谋再次破坏了国家稳定,刚刚走进立夏,四川汶川的地震又开始牵动人们敏感的神经。
7.8级的地震,3天之内超过2000次的余震,死亡人数还在不断上升…生命显得如此脆弱而渺小,这一刻,理想与希望、追求与荣光仿佛是如此的遥远而飘渺。翻看日历才知道——今天,距离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只有85天的时间。
我习惯于以体育的眼光阅读认知的世界,关于时下的中国,最新鲜的两条新闻一条是汶川,另一条是奥运。
不可否认,关于奥运的命题,我们曾经理解得太过狭隘、太过功利、也太多教条、太过程式化。夫风起于青萍之末,国际社会尤其西方大国对于北京奥运的强烈抵触情绪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当政治与体育达到“完美”的契合点时,我们可曾想过,奥林匹克的意义是已在政客的博弈中失去了纯粹的价值?人们期待中的北京奥运是否还是7年前憧憬中的样子?
在5.12之前,这是个躁动的国度,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奋然奔波,同时茫然不知所顾。汶川的灾难打击了数十万无辜的同胞,但也正是这场天灾真正的把全国的人心重新凝聚在了一起。我们惊讶的发现,国人好像在一夜之间全都“热情”了起来:街头巷尾、工厂学校,到处可见的是那等待无偿献血的人群、募捐箱前充满热忱的双手、大小企业金额不等的捐款。与月余前声势浩大的抵制家乐福运动相比,对于国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这才是一个民族应有的气质。
在灾难面前,人文的关怀无处不在。各级职业赛事演变成了义赛赈灾,以最为国人调侃戏谑的足球为例,备受球迷指责的足协副主席主动提高捐款标准,曾经屡犯队规的国脚带头献血,中超顺延开赛后还将有募捐活动。可以说,无论中国足球能否在奥运赛场上踢出风骨,至少他们重新应赢得了尊重,经受这样的洗礼和教育远比教练、领队单调而机械的说教更加深入人心。与动辄高喊的口号相比,充满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这才是职业运动员应该真正具备的职业素质。
体育是什么?象征体育最高精神的奥运又是什么?我所理解的体育是一种真实的人文关怀,是通过提升身体机能,追求永恒存在的实现方式,而奥林匹克就是这种从人类自身发源的对于生命的深层的热爱。当运动员们在竞技拼搏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突破极限时、不断达到新的境界时,所诠释出的精神与流露出的情愫就不单单只是金牌总数和完成指标这样简单。
中国的运动员长期束缚于“唯成绩论”的围成之内不得解脱,活得辛苦、活得艰难,也许在汶川的地震之后,他们会逐渐懂得如何用竞技的活力为苦难中的同胞送去希望。让心灵充满希望,让世界不再孤单,在五环旗下以奥运的名义诉说一个个关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生期望,这才是体育本质的魅力所在。
福祸相依,惊天的灾难从一定意义上洗去了政治功利的浮躁,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人性的脉脉温情。在这个举国沉痛的时间段里,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焰可以看做是守护在远方的一份期待——越是在黑暗的苦难煎熬、越是在时局的艰涩磨炼中,奥运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圣火所传递的思想意义才会愈加照亮人们的心房。
地震夺走了数万无辜的生命,但同时地震也使得数十亿享受阳光的同胞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5.12之后的神州大地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物质上的筹备仍在继续,但精神上,这里已经整装以待,我相信,灾难之后的中国会更加坚强,现在的这方热土,我们空前团结而不盲目,我们无限热情而不冲动,以奥林匹克的名义,我们会用一个又一个人文的神迹去赢得全世界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