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到2002年,以“呼应浦东,开发皖江”,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标志,芜湖进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个特征是推进改革,努力寻找一条符合芜湖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号开以后,芜湖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改革是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道路,掀起新一轮改革高潮。改革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主,从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入手,逐步向产权改革、制度创新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为中心的配套改革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1993年6月,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有,芜湖市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省内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中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针对不同的类型的企业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芜湖市成立产权市场,推动企业产权交易。1996年,充分利用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对49户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减轻历史债务21亿元。将市属154户中小企业划转到县区实行属地管理,一厂一策,因企制宜,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综合配套改革也勃然兴起。1997年开始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将原来的机械、电子、化工、轻工、二轻等8个工业管理局撤并为纺织、医药化工、轻工等3个工业局,2002年全部撤销工业管理局,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市经济贸易委员会。1994年芜湖开始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保险局。1997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到1998年100%的市区国有企业和95%以上的集体企业、87%的“三资”企业以及一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口参加了养老和失业保险,全市社会保险收缴率和覆盖面居全省之前列。1999年底,全市2576户企业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改制的2364户,改制面达92%。这个时期,通过改革,恒鑫集团、芜湖钢铁厂等一批国有企业通过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转换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全市近20万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一大批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解决了历史债务和人员包袱,促进了国有企业招商引资,先后有30多家企业与外地优势企业实施了资产重组,盘活资产近50亿元,带动了350亿元的社会投资。
土地制度改革,使芜湖成为国内最早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挂拍制度的城市之一。从1999年1月起,芜湖市一律停止商品房用地协议出让,实行招标拍卖出让。从2000年起,芜湖正式启用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制度,并在安徽省敲响了土地拍卖第一槌。2002年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土地招标拍卖挂牌范围由房地产开发用地扩大到全部经营性用地,具体包括商业、旅游、娱乐、商品房开发用地。市政府颁布并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实施办法》,严格规范出让程序.并把严格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写进了《中共芜湖市委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议》,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市人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审议议题,纪检监察机关、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了联动监督机制,纪检部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目前,全市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一律实行公开拍卖,人大和纪检机关跟踪监督。
为适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需要,1995年开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将原来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开工报告五道手续,简化为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两道手续。2000年5月,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行政报务中心,也是全国弟一个地市级的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行政审批从分散到集中、从串联到并联、从办事期限的自由裁时到承诺时限按期办结、从内部机构分别许可到部门统一许可的“四大转变”,推动了部门职能型审批体制转型。与此配套,市政府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并联审批和超时默认制等工作制度,不断清理、减少行政许可坝目,减少收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资者的投资成本。在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上,I998年,成立市建设投资公司,承担政府性资源整合与运行、城市建设投融资、公益项目建设管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职能,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从改革财政体制入手,强化管理,规范运行,管好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2000年起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将各部门预算内外资金捆在一起,年初一次预算到位,中途不再追加,严格预算约束,保证财政支出的法制化、科学化。2002年起实行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杜绝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截留、转移、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埋,实行收缴分离,市级执法部门罚没收入全部实行收支脱钩管理,市财政保证执法部门必须的经费支出。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改革建设投资公司管理体制为重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企业派驻监事,加强对建立国有资产运行管理的监督。市政府制定《关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监督管理办法》、《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产权交易的管理体制和交易方式、程序,国有产权的转让采取进场挂牌交易的方式进行。特许经营权、广告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也通招标拍卖形式,规范运营。完善政府投资监督管理体系。市政府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政府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和项目审批实行公示制,投资立项严格审查。政府投资项目的勘探、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实行招标采购。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直接支付。严格实施竣工验收和工程结算、决算审计。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和全过程监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约束。
上世纪9 0年代初开始,芜湖市开始大胆探索市、区两级分级负责,市、区两级分级负责,市、区、街道三级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推动城市建设管埋重心下移。199年,芜湖市在鸠江区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适当扩大区政府管理权限,1996牛,在市辖四区全面推开。此后,一直坚持简政放权,除涉及公共安全、国土资源、规划、环保、食品药品和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外,不断将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