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福利与社会公正:解析社会主义的“两个方程”


人民福利与社会公正:解析社会主义的“两个方程”

    林一柯

     

  社会主义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时至今日,虽已经
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若干社会主义国度的有限而艰难的实践,
但这个最简单而基本的问题,似乎仍然欠缺合理有效、能够
使公众充分理解和认同的回答。正如邓小平曾经坦白承认的
:“社会主义是什么,我们自己还说不清楚。”

  以理想和归宿言,社会主义“此岸”所要抵达的“彼岸
”毫无疑问是共产主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济方面的“物
质文化高度发达”、“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没有剥削
”,以及政治方面的“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没有压迫”云云。而对于作为其实现途径的社会主义
,作为一种现实存在形式和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和
政治这两个向度,我们仍未看到,更未给出充分的答案。此
岸世俗境界,彼岸极乐世界,“谁谓河广,一苇航之”,时
代的脚步紧紧催促,而我们则犹如《红楼梦》中急流津觉迷
渡的乘客,翘望舟楫,茫然无措。

  回眸社会主义的坎坷来路,我们往往参照别人的答案,
来解答自己的问题。当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传来
了主义,建立了政治伦理的正义性,点燃了无尽的革命激情
,催生了砸烂旧制度的力量,实现了划时代之“破”。在
“革命”名义之下,在赢得漫长的关于政权与主权的战争,
进而取得匆忙的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中国
似乎别无选择地步社会主义苏联之后尘,把经济方面的国营
、计划、平均,与政治方面的人民民主专政、苏维埃、组织
统领等模式,全然引入,以“全盘苏化”,为社会主义之正
途。“人民公社”的红旗招展,“跑步进入”的激情高涨,
“制度的革命”,继以“革命的制度”,遂成为一个似乎很
“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

  但是,高度“社会主义”化的架构,并未带来人们所期
盼的、社会主义理当供应的“高度发达”与文明富足,更远
未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和全面发展”。贫穷依然贫穷
,矛盾依然矛盾,落后依然落后。猎猎红旗,难掩灰色现状
;漫天口号,不敌真实感受。事实与标签一旦背离,永远只
会以决裂告终。经济与政治的根本落后,及其所导致的人民
福利和社会公正的深层丧失,导致了作为先驱的苏联社会主
义轰然解体。

  历史如此无情地证明,如果不能保障人民福利与社会公
正,则形态上再“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也要被社会主义
人民所遗弃和打倒。用另一种话语来描述,即是:如果不能
正确有效地破解经济与政治两个方程,如果不能持续、充分
地实现和增进人民福利与社会公正,则社会主义,或任何一
个好社会,也断难维系和支撑。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令人愕然甚或难堪的真理:原本似
乎是客观的、无关“主义”、不完全为政治阵营决定的人民
经济福利与社会的公平正义,似乎更甚于“某某主义”的恢
宏叙事;人民福利与社会公正,似乎是维系社会主义社会,
以及任何一个“好社会”的普适价值。

  人民福利和社会公正,站在“人”的立场上表达,就是
既幸福安康,又自由愉悦;站在“社会”的立场上叙述,就
是既繁荣富强、欣欣向荣,又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用毛泽
东式的语言来说,就是既要“端起碗来吃肉”,又不需要
(但是完全有权,并且也可以)“放下筷子骂娘”。

  在中国社会主义的演算陷入难局之时,敢于面对和承认
现实的邓小平,务实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解题思路,决
然颠覆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式的政
治思维模式,认定苗与草本身无关主义,并且“社会主义不
是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认定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要
发展,要繁荣,要解决人民福利问题,努力实现富裕、小康
。为此,才有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演算,产生了一个个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及实现富裕的制度安排,包括:农村联产承
包责任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解决温饱,奔小康,民
营经济,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资本市场,以及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于是,便产生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方程:包括私有制在内
的多种所有制+广泛的市场经济交易模式+市场化的要素配
置+各类配套政策与制度。这一方程的本质,是明晰经济主
体,推行自由交易,提高配置效率,激发社会活力,扩大总
体效用。而中国近三十年的巨变,则充分印证了这一方程激
发全社会能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威力。正是这一方
程的运算,在首先实现一部分人“先富”的同时,总体上促
成了人民福利的提高。

  但是,也正如邓小平另外一段话所讲的,“发展以后也
有矛盾,并且矛盾不一定比不发展的时候少”。经济方程的
破解与经济引擎的启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催
生了令人担忧的诸多问题。这也正是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
六中全会报告中所承认的,“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
而繁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
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
盾和问题。”“社会变革”层面的问题,大大超出了经济领
域。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空前的宏大叙事: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
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显然,当下解析的主要对象,由经济方程,过渡到了政
治方程——虽然这种政治方程是以一种比较温和、“和谐”
的面目存在的。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温家宝在2008年3月18日记者招待会上说,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则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当是公平正义;而民主法治,当是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如此,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
这一方程对于“社会公正”这一核心价值的把握,以及对于
民主法治这一要务的明确表达。社会主义的第二个方程,政
治方程,是否正在解析?

  但是,问题远不止于此。“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只有
“民主法治”是途径,其他则都是目的;而“民主法治”诚
然是实现“公平正义”及其他的根本途径,但它作为理念,
并不能代表“公平正义”的实践保障。与经济方程所具有的
系统性与完整性相类似,我们也迫切需要系统的、指向实践
的、切实可行的关于“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践履“民主
法治”和“公平正义”,必须对中国现行的、实质的、实际
的政治运作架构进行“运算”,加以切实的解析、调整和优
化,并实现系统的、制度化的构建。这是“社会结构深刻变
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之际,中国社
会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在落后的本质因素消除前,落后始终会存在,并只会愈
演愈烈;在文明的本质因素产生前,文明始终难以繁荣,并
只会倍受打击。而决定落后与文明的本质因素,也正是关系
社会主义或“好社会”的本质因素:人民福利与社会公正,
以及围绕这两个价值核心、两大方程的所有制度安排。在我
们有限的历史视野与当下的实践观照中,它们,也只有它们
,是忠实指向“物质文化高度发达”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
展”等共产主义或类似“好社会”的现实途径。

  如果不能以当年打破计划体制、破解经济方程般的勇气
和决心,来锐意打破现行体制机制中有悖于“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价值的樊笼与桎梏,则这一政治方程断难解析,而
经济方程解析的成果也可能成为破坏性的力量;而同时,如
果不能以深广的智慧合理统筹、接续、组织政治方案和架构
的各种关联要素,反而致政治运作陷入不可控境地,则这一
政治方程的解析本身,亦可能引发社会的灾难。

  时代总是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质疑所有赶路的人们。惟
以大智大勇驾驭大势,承前启后,革故鼎新,以制度化的改
造与建树,破解从“民主法治”到“公平正义”的算式,从
而成功解析和运算社会主义或“好社会”的人民福利与社会
公正“两个方程”,方能鼎定长治久安、繁荣复兴的大局。

  在喧哗躁动、亟待恒定价值观与秩序的当今世界与中国,
解析和运算社会主义的“两个方程”,显然是空前的、历史
性的挑战;但也极有可能是稍纵即逝、不会再有的机遇。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