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春的“解决农民看书难”值得期待


    4月27日上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上,就切实提高农民阅读水平,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作重要讲话。针对如何解决“看书难、看书少、看书贵”等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看书读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五点要求。(4月28日《河南日报》)

    笔者非常赞同徐光春书记的观点,更期待着他提出的五点要求能尽快得到落实。

    正如徐光春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书籍是承载思想、培养情操、传播知识、提供消遣、美化生活、丰富人生的重要工具,让农民有书看、有好书看、看书受益,养成看书习惯,在广大农村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对农村文化建设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然而,时下一些农民在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后,在子女上学、农业生产、家庭建设等方面舍得投入,却没有读书的习惯,农闲时间大多耗在牌桌、酒桌上。究其原因,一是书贵,农民买不起;二是借书,身边又没有图书馆;三是买书,大都是个体书店,他们多以盈利为目的,不是销售学生教辅书,就是一些武侠畅销书,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图书很少;四是读书缺少场所。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图书室,有的形同虚设,有的利用不够,很难为农民提供服务,集体订阅的报刊,又多是躺在办公室里睡大觉。

    所以,解决农民读书难,既是农民兄弟的殷切期望,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最现实的选择。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农民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的农民已经不再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新的形势也需要农民由劳力型向知识型转变,仅凭出大力、流大汗来取得高效益,已经行不通了。新的形势需要农民捧起书本进行学习,来掌握更多新的种植养殖知识。

    因此,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学习借鉴河南省的作法,在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时,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民的读书问题,把农民的读书问题、农民教育问题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要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扶智”工程,为农民多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在培育学习型、知识型农民上多动脑筋,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政策宣传栏、广播站、阅报栏、农民书屋等形式,引导和培养农民群众的读书兴趣。再次,要因势利导,建立健全农民读书长效机制,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使农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此,方能不断提高农民阅读水平,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新闻链接:徐光春:解决农民看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