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的随想


从殷墟宫殿宗庙区宽绰的地基遗址向北望去,被安阳人称为母亲河的洹河正无声地流淌,不急不缓。

时间之河流进了21世纪的一个春天。高空中有很薄的云层,淡淡的日光时隐时现。

洹河不急不缓的流水,正如同我的遐想。

洹河古称洹水,流经现在的林州市、安阳市区、安阳县,至内黄县范阳口注入黄河的支流卫河。考古学家推定,殷墟是一座开敞形制的古代都城,《竹书纪年》说它“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洹河穿都城而过,总面积30余平方公里。现在看,南岸是生者的乐园,即宫殿宗庙区;北岸则是死者的居所,以王陵区为中心。

漫步殷墟,思想仿佛乘舟浮泛于丛林深处,不知所遇。

殷墟使人自豪吗?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共经商朝8代12王,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郭沫若先生有诗赞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2006年,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经过一百多年来学者艰苦不懈的努力,已经破译了上面刻画的2000多个文字。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骼经动物学家鉴定,很多动物如今再也不可能看到了。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实际上,这还并不是最大的。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钢曾经发现过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工厂遗址,发掘出一个铸造圆形青铜器的内范,其口径达到1.6米,比司母戊要大得多。殷墟还有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妇好墓……

殷墟使人敬畏吗?在王陵区,这片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下,迄今为止,共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祭祀坑和陪葬墓。工作人员告诉我,每个坑里平均有骨骸10具左右,也就是说,被用于殉葬和祭祀的骨骸约两万具!据说,在殷墟宫殿遗址的每一个柱石的下面,都埋着一个人,这是为柱石奠基用的,而挖出来的人头骨都是被砸碎、压扁,成了碎片的,留着刀砍斧剁的痕迹……

在殷墟的这天,我的头发一直被中原大地毫无遮拦的风吹得蓬乱无形。我感觉思想的溪流仿佛渐渐升高,变成了一条架在荒废单薄的堤坝之间、危机四伏的地上河。

在殷墟,我们见到了“人殉”和“人牲”(人祭)。在商代,沦为奴隶的人完全可以和牛马、牲畜一样被奴隶主买卖、宰杀。史载,武丁死后,“用三百羌于丁”,即用了300人殉葬。在侯家庄西北冈的一座墓中,墓室的中央底部埋着一个执戈的奴隶和一条狗,墓底四边又分别埋着8个执戈的奴隶和8条狗。据考证,商代为墓主人殉葬的还有他的妻妾、侍从、驭手、领班等。在武官村的一座殷商大墓中,出土有女性骨架24具,另有精美虎纹大石罄一面、小铜戈三个,戈上还存有绢帛和鸟羽等饰物的残迹。据推测,这些铜戈当是乐舞道具,这些年轻女性生前应是为墓主人作乐歌舞的“女乐”……

殷墟的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样式繁多,造型之美观,雕琢之精致,举世称奇。然而当我凝眸这些国宝,我似乎总是透过器物看到无数挣扎着、扭曲着、哀嚎的、类似人的黝黑面孔。说他们类似人,不如说他们直接是商朝的“九刑”(墨、劓、宫、刖、辟、流、赎、鞭、扑)的各种例证:那些排列整齐的、都没有了脚的人骨,生前是受了刖刑吗?那个在马车之后、嘴大张、头偏向一边、没有了肋骨的遗骸,生前是受了所谓“抽协”吗?还有在铜甗里煮的人头,该叫做什么刑!……

离开殷墟的时候,我的心头如负重石。

翻翻资料就会知道,不光奴隶社会,也不光中国,“人殉”、“人祭”仍然存在并且延续着。希腊英雄时代的传说中,在火化帕克特罗斯的仪式上,就杀祭十二个特洛伊的青年,以表示血的复仇。在攻克了特洛伊城后,又将被俘的公主波吕克塞娜献祭阿基琉斯。无怪乎五四时期,鲁迅先生悲愤地说:“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他呐喊道,“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从殷墟,我又想到一件事。

作家巴金在《随想录·十年一梦》里,说他读过一部书,书中有一句话,他一直忘记不了:

“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巴老回忆十年浩劫中,他受了批斗,“造反派”还要他写《思想汇报》,他就按照“造反派”的口号和“真理”去思考。但他最终发现,自己的思想暗暗地、慢慢地在进行大转弯:自己就是“奴在心者”,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他痛苦地呻吟:

“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的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

是啊!在殷墟的祭祀坑里,我们见到过被缚的一具具骨架;我们能够想见,被奴隶哲学紧紧捆住的“奴在心者”是何等的滋味!

但愿殷墟反映出来的那种残暴的专制制度、鲁迅先生呼吁掀掉的食人筵席、巴金曾经痛苦挣扎于其中的奴隶哲学,统统从我们今天阳光明媚的希望田野上扫除掉,不留下一丝可怕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