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幽灵”无处不在


“如今编剧时不是考虑人物性格塑造,而是考虑怎么在电影中塞进更多的广告。”这是所有好莱坞编剧经常挂在嘴边的抱怨。比起好莱坞编剧,冯小刚毫不逊色,宝马汽车、惠普笔记本电脑、佳能数码摄像机和便携打印机、诺基亚手机、长城润滑油、《北京晨报》……各种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广告在《天下无贼》中的戏份真不少。
  在营销界中,这类手法有个正式的名称———“隐性广告”(也称“植入式营销”),指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故事主角使用某个现实生活中的品牌商品,从而达到营销传播的目的。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将产品及其标识在作品中出现,曝光度较高。在植入式营销中,隐性广告像个“幽灵”,悄悄地发挥影响力。

当企业搭上影视快车

  在国外,一些大公司,如宝马、诺基亚、佳能就拥有成功运用植入式营销的成熟经验并受益于此,它们甚至有为配合电影、电视做隐性广告而专门制造某种产品的先例。最早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影片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而最有名的则是在《外星人》中,主人公用一种叫“里斯”的巧克力豆把外星人引到屋子里来。在此之后,美国电影中的隐性广告越来越多,这种营销方式也日益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如今在国内,企业界与娱乐圈也展开了亲密合作,创造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模式。《编辑部的故事》中首次采用隐性广告,之后冯小刚将之发扬光大。2004年贺岁片《手机》中,摩托罗拉手机被充分“曝光”;2005年贺岁片《天下无贼》在这方面更是登峰造极。

光“隐藏”还不够

  常规广告在企业广告预算中大约占90%,有时甚至是全部,因为这些投入能从客户身上得到直接的回报。而在电影中做隐性广告能带来常规广告所不具备的价值,其最大优势在于采取“品牌诱饵法”,在不经意间打动受众。如《外星人》公映后,“里斯”巧克力豆的销售量一度跃升了65个百分点;《玩具总动员》中“土豆头先生”的出场,使这款玩具的销量上升了4500个百分点;《黑客帝国》令凯迪拉克重新成为时尚话题,等等。
  较之我们常见的营销方式,植入式营销高度的隐蔽性似乎更为受众所接受,有效传播率也因此更高。营销推广搭上电影、电视这趟快速列车,无疑是非常高明的。因为一部叫座的电影或电视剧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从推广费用上看,成本低廉;一旦影片公映,效果立竿见影;而且电影或电视剧能衍生出众多推广与传播方式,这无疑为企业推广产品扩大了空间。
  当然,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让产品出现一下,并不能完全发挥植入式营销的效果,还需做更多的连续和后续传播,进行整合营销传播。传播的不仅是产品广告,还可以是企业文化,其广告不仅要在电影或电视剧中露脸,还需要在路牌上、公关活动中以及电影或电视剧附加产品中都能够看到,完全把它当成一条链条来做。品牌是靠不断传播来形成和提升的,置入式广告只是一种辅助的形式,成功的品牌塑造还需要整合营销传播的配合。

哪种方式更利于品牌宣传

  一般来说,特写镜头是隐性广告最钟情的表现形式。当影片主人公与某赞助公司产品同时出现时,往往会有个超过一秒的特写镜头,例如《天下无贼》一开头,刘若英色诱傅彪,刘德华微笑着端着DV缓缓走近,其镜头一直停留在DV屏幕的LOGO———佳能(canon)上;在寺庙中,刘德华偷了一大袋手机,他拉开旅行袋,特写镜头———每个都是诺基亚;甚至在影片结尾,刘德华为保护傻根的6万元死在火车夹层中,镜头也不忘缓缓地从刘德华的脸转到其身旁的摩托罗拉手机上。
  产品名称直接出现在影片台词中,也是常见的隐性广告手段之一。《阿甘正传》里有句经典台词:“见美国总统最美的几件事之一,便是可以喝足‘彭泉’牌饮料。”有时,电影中甚至会出现真正的产品广告,比如在《少数派报告》的开头,街头大屏幕上就播放完了一段完整的“凌志”广告。由于《天下无贼》中实在没有什么情节能让刘德华像《我,机器人》里的威尔·史密斯那样大声说出:“我只穿2004年产的匡威鞋”,因此就只好让刘德华逼着傅彪写了一张宝马转让书,大声地把“宝马汽车”念了一遍。
  最有效果的隐性广告莫过于让产品直接在电影中“扮演角色”。为了配合《我,机器人》中的未来车战场面,奥迪公司专门设计了一款概念跑车RSQ。《天下无贼》并不是一部动作戏,但是为了“长城润滑油”,还是安排了一场惊险场面:刘若英和刘德华在汽车上发生争执,车在路上失控,对面一辆大卡车呼啸而来,近了,近了,卡车上写着五个大字:长城润滑油。
  此外,手机厂商索尼爱立信选择的则是贴片广告。它选择的电影是周星驰的《功夫》,广告出演者是《功夫》的两名主演,创意也取材于电影内容。这一广告形式使得该款手机广告的传播具有了强制捆绑性。
  网络游戏厂商金山公司选择的是与电影《功夫》联合促销的方式。在产品方面,金山在其新游戏《封神榜》中植入了《功夫》影片中部分场景和影片人物,并在约十万家网吧中贴上双方合作的宣传海报。而《功夫》回报给金山的则是在《功夫》首批DVD中附上《封神榜》游戏的贴片广告,另外《功夫》还在全国120家一线影院打出“有《功夫》就上《封神榜》”的宣传牌。

让广告不像广告

  由于能让受众在无任何戒备之心的情况下悄然接受,隐性广告已成为一种时髦的品牌推广方式。不过。做隐性广告的重要前提是千万不能让观众反感,而企业也不要一味追求高频率出现,出现得多不如出现得巧。这就需要电影制作方、广告客户、广告公司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根据电影剧本整理出广告与电影可能结合的地方,将广告巧妙融入到电影中,而不是突兀地强加进去。如果某个隐性广告令人生厌,即使被观众记住了,其实际效果也是适得其反。比如在《天下无贼》中,宝马车的车主是个既好色又愚笨的商人,骗到宝马车的刘德华又教训小区保安“不要以为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这对宝马车来说可是个讽刺。
  由此可见,企业即使选对了一部值得参与和投资的影片,但若没有仔细分析影片的剧本和情节,就会一不小心在影片中成为一个负面“角色”。那么,即便影片再成功,也不能为产品或品牌带来正向传播,反而可能无限扩大负面影响。这正是植入式营销所隐藏的风险。
  因此,作为企业,在与影视制片人展开合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具有实体的产品更容易与影视作品相融合,也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尤其是将该产品作为主要道具使用时更具营销力量。如宝马与007系列电影的合作,堪称植入式营销的经典之作;
  影视作品中的隐性营销如果配合显性营销进行互动,可促进营销效果最大化;
  注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合作品牌如果太多,你可以考虑不参与,因为过多的隐性营销会削弱营销效果;
  选择合适的影视制片人合作,或选择合适的影视剧进行赞助。这需要企业进行隐性营销前有充分的前景预测能力。
  作为赞助者的企业不能过分追求广告效果,而应追求如何更巧妙地融入影视剧情,以免引起受众的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