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天当一天半过的那些人为什么都成名人了?


听着《我的海洋》来写这篇文章,在潮水声中,想我海边的家,在小船的马达声中,我的心情很礼拜。这样的开头,显然是太舒服了,轻佻了,有点文不对题。写着写着就跑题的老毛病,真的不好改,有的人说,一听你说话,就知道你的思维发散得可怕,你锋利起来,语速加快,少年般急切。

    这个人好会夸人。夸我“少年般急切”。少年真是一个好词语,昨天还在地铁里看到苏醒同志演唱会的信息,用的主题四个字:少年中国。很贴切。在地铁倏然而过的期间,我已经迈入青年了,青年的这个定位,还是太客气了,用我妈的话说就是:“奔四十的人了。”我妈的话,向来很及时。

    一个奔四十的人,还有人会夸他“少年般急切”,这个人应该还是一个有理想、对生命负责的人。我得意了。得意的表情还没有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时,我后悔了。后悔的理由,很简单,最近,我频繁跟各个行业的名人打交道,一些新的情况和世界,不断出现在我面前,我惊讶地自知,自己的世界还是太小了。比如,凌晨三点的时候,我会收到一个名人朋友发来的短信,商谈合作事宜;午夜12点的时候,接到名人甲邀请我马上去他工作室商讨一个方案的电话;在蜜甜的清晨,在床上被突然袭来的电话声吵醒,名人乙提醒我他花了一个晚上把计划做出来了,已经发到我的邮箱了;我说我们下楼吃个饭吧,名人们说打电话叫个快餐,我们边吃边聊吧。诸如此类,这些事情,在我的轻快的少年时代和激进的青年时代,都是从来没有遇见过的,说实话,我还是平生第一次凌晨三点收到商谈合作的短信,这么晚还不睡觉,是我无法想象的,我问这个名人朋友,你这么晚睡觉,第二天几点起床啊?他回答我:“九点。”我吃惊,我说:“你每天都这样吗?”他答:“我每天都把一天当一天半过。”

    他的这句话最狠。直刺我心。他每天都把一天当作一天半来过。简单一算,那么他活一年就是我活一年半,他一天工作时间就是18个小时。这让我想起一句话:8小时成就不了优秀的你。18小时呢?18小时应该够了吧。再一想,他只所以成为名人,成为影响中国乃至影响时代的重要人物,秘密泄露了一大半,就是他把一天当作一天半来过。

    回到自己。想想自己,也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勤奋很下功夫的人,可是,与这些名人比,我还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今年31周岁,本来我应该有46岁时徐大伟的成就才对,只是因为我不够致力,导致了31岁的徐大伟还只有21岁徐大伟该有的成绩。

    我能怨谁呢?我们又能怪谁呢?一边叫嚣着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赚大钱、一定要买奔驰、一定要把公司做到上市、一定要成为时代伟人,一边又在酒吧泡着、歌厅玩着、别墅闲着、球场乐着、饭桌喝着、麻将打着、游戏斗着、床上睡着,一边这样,一边那样,这样矛盾,这样拧巴,还指望着成功成名?套句流行的话:很傻,很天真!

    还是把话说得绝一点:把一天当作一天过的人都成名人了。你也想成功成名,也是一样,把一天当一天半过。

    你千万别不信。一不信,就离成功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