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杂谈:德国印象记


  

   虽然一样的蓝眼睛黄头发高鼻梁,但是德国人和米国人,英国人怎么看都不太一样,包括脸上的皱纹和表情肌等等。第一次见面,与其说他们严肃,倒不如说是他们比较害羞。他们总是很好奇地看着你这个异乡人,想向你表示一下德国式的友好,当然他们也要看一看你是何许样人,是否值得好好认识一趟,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面孔肌肉显得相对僵硬和严肃起来,那股认真劲儿和有话憋得慌的模样有时候还真让人替他们着急甚至冒汗。不过熟悉了以后就好办了,他们一旦放松了自己,这个世界的天空也就明朗了,你就会明白原来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他们太紧张太认真的缘故,这个朋友其实是很容易相处的,他们甚至还很愿意接受你身上某些他们觉得比较怪异的一部分。

   说起“怪异”这个词,我到现在还是忍俊不禁。两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要融合在一起确实需要彻底的理解,正如我们的同胞看到德国人裸泳裸跑会循例大惊小怪一番,德国人看到我们的同胞邀请同性跳舞也会照例张大了嘴做惊讶状。在西方,“同性恋”与同性的接触是个敏感甚至是伤害感情的话题,人们都尽可能避免提及或者以此为笑料。哈哈,不过我们这群中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经常以此为例互相取笑谁谁谁有“同志”倾向。在中国,男女要避嫌;而在德国呢,男男(或女女)要避嫌。有时候反应不过来,看到他们怪异的眼光和表情,猛然醒悟,赶紧解释说明一番,大家坦然一笑泯嫌疑也就相安无事了。

   德国的职业教育方式和中国的也有很大差别。以前自己在想中国要赶上德国的职业教育水平,那要投资建立多少座职业高中啊,实在是路漫漫其太远兮。到了乔格公司,才明白人家是另有跷蹊,采用的是学徒制度。中学生到乔格公司做三年半学徒,毕业以后可以持乔格公司的毕业证书作为自己的受教育凭证留下或升学或到别的公司求职。据说还有不少其它公司亦提供此类学徒式职业培训,因此德国的工人素质确实很高。

   在中国,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目标分得太清了,在普通高中的学生目的只是考大学且没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而职校的学生则没有公平的机会和受到同等的教育以便继续升学,并且实习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毕业了以后,还是一样要又实习期。把两群人明确分割开来,是否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呢?而我们又无法把学校教育和工厂实习真正结合起来,校办工厂和实验室提供的所谓实习培训事实上对学生并无太多用处,而且经常与社会的实际情况脱节,中国一直在嚷着两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这些都是题外话,相比之下,德国的教育制度的严格则不会是政府的行政指令造成的结果了,在自由中见严谨,升大学的事情由大学们自己决定,学生不用交学费,政府尽可能为学生和学校提供财力资助或贷款。学校的好坏,德国百姓们、大小公司们心里都有数,学校的排名,有很多种,不同行业的商会、不同地区的杂志、民间组织自己都可以来排名,每年公布一次,不同学科也又不同排名,我倒是觉得这些排名要比中国政府自己搞的那一套权威得多实际得多。实际上中国的所谓重点学校不过是政府自己经营起来的一座“虚幻堡垒”而已,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学校拥有更多的行政优势、资源优势、生源优势而已,校风和学风、教育制度倒在其次了。

   教育以外,德国各方面给我的印象非常明快简洁实用,虚有其表的东西很少。房屋结构,公路建设,城市布局,都以实用、经济为主,不象美国人的盲目建“大”,也没有日本人的拼命追“大”、法国人的争相玩“花”的风格,日常色调偏于朴素平实,言辞描述也很“经济”严谨,这分明又是他们的一种民族特征吧。在环保方面也很认真仔细地做了规定,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地方放置,不按规定放置垃圾的据说属于违法行为,至于怎么处理法我倒是不太清楚。GUEST HOUSE里有不同的垃圾桶,可惜一开始我们不知道它们的用途,知道以后赶紧就注意分放了,毕竟倒垃圾的人要一样一样分捡垃圾,是很辛苦的喔。听说北京市迟点也会实行这种制度,究竟是什么时候,我也不清楚。

   德国人其实都很细心,看着他们那么五大三粗的样子,居然能把自己门前的花园草地照料得无比精美,心里颇为敬佩。据说屋子面前的花草生活状态就能体现屋主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品质,所以每个德国家庭对自己家门口外面的形象格外地重视,耗费不少金钱来打理花园。接待我们的德国鬼子说有的地方会举办一些“最美小村评选”,也是根据该村落的布局,各自花园的设计与形象来评分的,不过这只是一项荣誉,没有物质奖励的。

   他们问我中国是否也喜欢搞类似的评选,我笑笑说通常可能是会选出一些比较现代化的楼房,他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说:“噢!现代化的楼房?!”我明白看惯了青山绿水小鹿小牛小羊小猪的鬼佬是不明白石屎森林能有什么评比价值的,于是尽量客观地向他说明了有些石屎森林也同样具有可比性,例如悉尼的歌剧院便是一大杰作。德国鬼子琢磨了半天,深以为然,也举例说德国的大城市也喜欢这样的干活,并问我对德国人有什么看法。我笑着循例说了一些淳朴可爱热情天真的褒义词,谁知道鬼子在洋洋得意愉快之余向我哀叹说这仅仅限于克鲁斯塔尔这类小镇而已,TMD的那些大城市的人都缺乏真正的可爱淳朴劲儿(注:TMD这里是我对鬼子言辞中的“FUCKING”一词的意译,我也对他能顺便熟练地显示一下他的英文水平深表惊讶,他又得意了好一阵子)。

  随之我们又谈到了当地正在进行的选举,大家互相比较了一番,得到一致的结论是除了头发颜色眼睛颜色有点不同以外,天下的乌鸦都一般黑,金钱让人腐败,政治使人堕落。当地周末某候选议员将要前来演讲拉票,我问德国鬼子们是否会前去关注一下,他们答一般来说,去的都是家庭主妇和助选团居多,因为一般人都忙着挣钱,谁又空去听那个家伙唠叨呢?反正不用听也知道他会讲什么的啦!

  德国的年轻人很喜欢足球,慕尼黑街头遇到热情高歌的球迷,不知道是否因为欧洲杯接近的缘故?他们的生活也少不了啤酒,逢周末,可以看到一家大小,车后拉个车厢,车顶绑紧两辆自行车,郊游去也。又或者一个摩托车队经过,大伙儿都全副武装,不知去哪里游乐呢?不过,在德国,打猎要牌照,钓鱼要牌照,扒帆船也要牌照,反正什么都要通过考试取得该项资格才行。他们对中国那么多自由表示羡慕,嘻嘻,他们来了中国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有些东西,用嘴巴是讲不清楚的。中小学下午一点钟就放学了,小孩子们兴高彩烈地不是在街上跑,就是呼朋引伴踢球去?就这一点,我倒是很羡慕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