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台风与中原的降雨


谷雨时节的台风与中原的降雨

4月20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节,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古人通过几千年的观察记录,认为此时中原地区会有较大的降雨出现,而此时的降雨对小麦生长有利,对粟、棉、烟等春播农作物有利,故把降喜雨、“五谷”生的节气成为“谷雨”节。
  谷雨节前后,随着太阳运行轨道的北抬,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印度洋洋面温度升高,促使热带气旋生成,推动暖湿气流北上增强活跃,大陆中原地区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
   
     
    
    
    
    
     
   1949年以来,谷雨时节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仅有1991年第3号强热带风暴。今年的一号台风 浣熊于15日生成后,台风中心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迅速向我国海南省南部靠近,在海上活动时间仅3到4天。浣熊在海南登录后擦过海南岛北上登陆广东。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最早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是9902号,该台风于199952登陆惠东。台风浣熊也可能创1949年以登陆广东最早的热带气旋。
  台风浣熊预报登陆时间比历史最早记录(1971年5月3日热带风暴在海南乐东登陆)提前半个月,有可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最早的台风,比多年第一个台风平均登陆时间(6月29日)早两个多月。二是距离海岸近、移动较快。
 历史上,1991年4月28日登陆的热带气旋仅为热带低压量级,1971年5月3日登陆的热带气旋为热带风暴,强度都小于浣熊。此次台风带来的雨量大,海南、广东中西部沿海有40至150毫米的降雨,海南南部和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超过180毫米。浣熊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或地区风力有10至12级,部分海域疾风达13级以上。  台风带来的大风、海潮以及台风暴雨引发的局部洪涝将给海南和广东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台风带来的降雨对海南地区增加水库蓄水、缓解海南西南地区的旱情以及早稻、热带作物和经济林果的生长发育有利。
   更有利的是,受其影响,北方和黄河流域雨水会增加,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
  海南岛附近出现强热带气旋或台风,一般三天左右会在远离台风中心的中原腹地,有一场大的降雨,这一现象已有“谷雨”这一节的名称得到印证,也为预测北方中部地区的降雨提供了一个较为有价值的标尺。


下图,4月16日,海南岛南方出现台风“浣熊”:
    
下图,17日雨区北抬发展:
 
       
  
下图,18日雨区到达中原:
 
    
    

三天后的19日中原地区降雨实况:

   
在台风浣熊对海南没有影响的时候,已经2个多月没有明显降水的海南,一些农田的旱情十分严峻,海南省万宁市附近的稻田干渴无水,这里的干旱状况让人担忧。由于长时间没有明显降水出现,致使万宁市所有水库库容都处于较低的状态。
而大陆中原腹地的洛阳豫西郊县丘陵旱地,由于缺水,小麦仅只有二十公分高,
而此时正常生长的小麦,最少要在60-80公分高。
下图,谷雨时节不缺水正常生长的小麦:

 

 

 

下图,小麦浇水(右)与干旱缺水(左)对比图:



      

  




“谷雨麦露芒,不到四月不得尝”,洛阳豫西郊县丘陵旱地小麦大幅减产已成定局,谷雨的喜雨也改变不了这种严酷现实。
海南岛形成的台风“浣熊”在谷雨节这一天已经消失 ,但它在谷雨前为大陆北方的干旱地区输送去充沛的水汽,使干旱地区喜降甘霖,这神秘的力量来自何方?难道不值得探索、思索吗?

=======================================================

附录:

   河南省气象台消息,4月18日05时~20日05时,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河南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较强降水天气过程。全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基本解除了全省的旱情,对小麦生长和春播、降低林区火险等级、净化空气都十分有利。
  

全省过程降水量在10~169毫米之间(图1):

  

    其中黄河以北和洛阳、三门峡、商丘三地区降水为10~30毫米,其它地区降水量均在30毫米以上,驻马店、信阳两地有11个县市超过了100毫米,全省有44县市降水量创历史同期降水最多极值。最大过程降水量出现在平舆,为169毫米,其次为正阳155毫米。4月19日05时~20日05时平舆站24小时降水量为132毫米、正阳为119毫米,这两个站的日降水量均创1971年以来4月份降水日雨量极值(平舆站4月份日降水量历史极值为1973年4月29日110毫米;正阳站4月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出现在1973年4月30日为115毫米)。
  

    此次降水是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全力“协作”的结果,省人影办抓住有利降雨条件,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飞机于19~20日在我省北、中部地区(郑州-新乡-商丘-周口-开封)开展飞机增雨。从4月18日14时至20日12时,出现旱情的郑州、新乡、商丘、平顶山、周口、南阳、济源、许昌、焦作、开封、洛阳、三门峡共计12个省辖市、37个县(市、区)开展了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出动高炮31门、火箭34台、地面燃烧炉两台。
  
据4月18日上午全省117个墒情监测站资料分析:此次降水过程之前有33个测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占测站总数的28%。预计本次降水过后除三门峡的灵宝附近仍将处于轻旱到中旱范围外,其他地区的旱情全部解除(图2)。

 
  

     但是降水量超过100mm的地区可能由于短期内降水过于集中,致使土壤水分偏湿,甚至田间积水。
  

    目前全省冬小麦已普遍抽穗,将很快进入灌浆期,此期是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日耗水量达2~5mm左右。预计到4月底,全省大部地区土壤湿度比较适宜,土壤相对湿度多在60%~85%之间。但西部、西北部和中部局部地区将出现轻—中度干旱,三门峡西部甚至有可能出现重旱(图3)。

=====================

附录2:

立夏前的暴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