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情玛吉阿米


近日,西藏的话题令世人关注,甚至在国内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口中出现“丑陋的藏族(独)分子” 的言辞,让人颇感担忧,不论是我们听差了还是什么,这种具有煽动民族敌对的言辞还是收敛点为好。我们需要世界了解中国,难道就不需要我们了解世界吗?换句话说,在西藏这个敏感问题上,我们汉民族到底了解西藏多少?我们许多汉人在西藏看到叩长头者,就会抱着耻笑的态度,认为他们的“蒙昧无知”,我们用汉人一贫如洗的信仰,耻笑藏人的愚昧,包括我们不少的党政高级官员,在公开的场合诋毁藏传佛教,以愚人之虞,笑愚人之己。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还是让我们更多地普及西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在蓝天白云之下祈求真正的民族大团结。(以下为笔者进藏采写的系列稿件之一)

……………………………………………………………………………………………………

 

在拉萨的八廓街上,有一幢神秘的黄房子,她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这是存留于西藏的一段古老的遗梦,美丽的使人昏眩,渴望的让人唇干——

 

神秘的黄房子

 

康帕内拉在《太阳城》里所描绘的是一个乌托邦的大同世界,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异曲同工,而现实中的太阳城却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就是拉萨。囿于拉萨离太阳最近,夏季的夜晚10时仍阳光普照,自古被誉为“太阳城”。

 

只要你来到拉萨,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这神秘地域文化的氛围中,你的脚步会随着西藏人的脚步而行,西藏人有着他们颠覆不破的生存方式和理念:顺自然而行、顺时间而行、顺时针而行。随着八廓街上的转经人流顺时针前行,稍加留意,你会在八廓街的东南角上,看到一幢土黄色的建筑,兀自伫立。它的超凡脱俗,会让人轻易地将其与周边白色的民居截然分开,使人无法摆脱一追究竟的念头。

 

在西藏,黄色代表着神圣和至高无上,除了寺庙、高僧和大德之所外,一般的普通民居均以白色垩土粉饰外墙。那么这幢黄色小屋究竟是做什么的?它的身世特殊在哪里呢?原来这里是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经下榻过的地方。仓央嘉措与其他历世达赖喇嘛有所不同,他既是西藏历史上一位上杰出的宗教领袖,亦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浪漫派诗人,他的情诗至今在西藏人口中世代咏传。

 

据说,正是在这幢黄色小楼里,仓央嘉措因偶遇一位美丽的姑娘后,才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情诗: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玛吉阿米传说

 

玛吉阿米——这是存留于西藏的一段古老的遗梦,美丽的让人昏眩,渴望的叫人唇干。

 

距今300年前,不安在布达拉宫生活的六世达拉喇嘛,喜微服出游,在民间汲取灵感的火花。那一夜,他来到八廓街上的一间藏式小酒馆,想在这里聆听流传于民间的奇闻轶事,和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哪想到,故事未及听,隔桌坐于他侧面的一位婀娜藏女,却让他心仪荡漾,那举手投足之间,那眉目弯月之上,那迷人笑靥之中,处处弥散着别样的馨香。这之前,仓央嘉措从未感受过思念之苦,也不曾相信人间有追思之累,那之后,他日日光顾小酒馆,但却无缘再次目睹沁入心脾的美丽姑娘。

 

据说,仓央嘉措肩负着在人间寻访救度母女神的职责,以帮助众生脱离苦难。传说中,救度母女神以绝美之皎容出没于凡尘俗世,所以西藏多处留有仓央嘉措寻访的足迹。在那幢黄色小屋里出现的美丽女子,后来被仓央嘉措写进情诗,称她为玛吉阿米。藏语“玛吉”为圣洁、纯真、无瑕之意;“阿米”是阿妈的介词形式,在藏族人的审美理念中,母亲是美丽的化身,这样,玛吉阿米就是圣洁之母、纯洁少女之意,自仓央嘉措的诗歌之后,她又被引伸为美丽的遗梦,浪漫的邂逅之意。

 

今日玛吉阿米

 

到拉萨的第二天,就在当地朋友的引领下去了玛吉阿米。踏足狭窄的,只能容纳一人拾级而上的楼梯上去,你怎么也不会想到那里会别有洞天,初来乍到的人绝不会相信,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玛吉阿米。今日的玛吉阿米已经易主,相同的是它仍保持着300年前小酒馆的性质,用今天的语义表述就是酒吧。

 

1977年,一位生于西藏安多地区的藏族青年泽郎王清,到拉萨寻找他的梦想,不经意间,他看中了八廓街上的这幢神秘的黄房子,并被房子背后诱人的传说所感染,他决意重整昔日的玛吉阿米,让它成为永世驻留的一处浪漫之所。颇具艺术特质的泽郎王清,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将小屋营造出具有地道藏民族风格,融拙朴、典雅、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藏式酒吧。很快,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相继造访,拉萨有个玛吉阿米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外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央视的“东方时空”、“中华民族”等栏目对其作了专题报道;美国权威旅行指南手册Lonely Planet China将玛吉阿米列为西藏地区餐饮业的首位;德国的《世界报》与泰国电视台等媒体也相继予以播报,这一切使玛吉阿米一路高歌。

 

2001年,泽郎王清将玛吉阿米分店开到了觊觎已久的北京的秀水南街,那里外国领事馆林立,藏民族风情的酒吧在这里很容易找到市场,实践证明这一步他又迈对了。除了外国友人,国内的商界、文艺界、政界人士趋之若鹜,几年来,北京的玛吉阿米已渐渐成为北京各界名流聚集的场所。2002年,应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的盛情邀请,玛吉阿米再次在迪庆自治州驻昆明办事处所在地落户,成为香格里拉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一扇独特的窗口。

 

寻情玛吉阿米

 

在玛吉阿米古朴的座椅上,你尽可以懒散地一边喝着略带咸味的酥油茶,一边眺望楼下顺时针涌动的转经者,那俗世间的冗长烦恼,瞬息就被利索地割去了尾巴。来玛吉阿米的人以欧美人居多,其次是日本和韩国人;国人中则以港澳台为多,上海、北京、广东人次之。不大的空间里温馨惬意,朴拙的原始藏乐与现代派的《天唱》,让人仿佛置身于薰衣草丛中,宁静中透着些许的诱惑。

 

玛吉阿米的餐饮以藏式风味为主,甲不热、帕杂莫古、夏帕里、卓巴卡渣,风干肉,配以印度、尼泊尔、甚至意大利、美国的菜肴,不啻为人间饕餮,天堂大餐。自然,与其它酒吧一样,到这里主要是滋润喉咙,一杯牦牛酸奶、一碗地道的酥油茶、一壶自酿的青稞酒,就会令人陶醉的心驰神怡。碰到挥金如土者,再来瓶Rum Vodka,那表示已经忘乎所以到了极点。

 

在玛吉阿米,最著名独特的是几十本用土纸装订成的留言簿,上面或写或画或抒情或写意或纪实或调侃或征婚或告示或遗书或广告,让人啼笑皆非,妙趣横生。昔日仓央嘉措的浪漫情愫在这里仅成为一段美丽的佳话,今日的快节奏犹如蜻蜓点水,什么是浪漫已变成涟漪般模糊不清。在拉萨期间,朋友带着去了两趟玛吉阿米,其间获得一种暗示,白天去玛吉阿米的人,是去感受苍生今生的真谛;夜晚去玛吉阿米的人,是去寻找心灵即时的艳遇,但人们找到了吗?有位德国小伙哈里森在玛吉阿米,与从不相识的德国姑娘克劳斯蒂“一触而就”,三年后纪念性地回访玛吉阿米时,还带来了他们的爱情宝宝。

 

有位广州女孩在玛吉阿米偶遇一次浪漫邂逅,她发誓第二年一定再来,“要将浪漫进行到底”。但第二年她是否来了不得而知,但至少留言簿上记载着她信誓旦旦的诺言。毋庸置疑的是,玛吉阿米具有她诱惑的魔力,进去的人总盼着堕落一回,可惜上苍不会随便将一个人的心抛给任何一个人,思念、追思、向往成为这里的主旋律,或许这正是玛吉阿米之所以诱人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