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屡见于媒体报导“御宅族”、“宅青”、“闷居”等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名词。这些人多为青年人,由于过分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等虚幻世界,他们当中一些人足不出户,与世隔绝,不想去上学或上班、不喜欢接触陌生人、甚至于不喜欢说话,只喜欢与网络为伍,一天到晚生活在网络之中,并有收藏癖、独身主义等为共同特点。这些人既有白领阶层,也有在校学生或社会青年,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瘾、自闭、消极、啃老、不适应社会等问题,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
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苗头。这些人逃避现实,远离社会,高度自闭,形同“出家”。尤有甚者,“出家”虽然远离现实,却并不脱离社会,只是在万丈红尘中追求一种信仰,追求一种超然的心态。而“御居族”们却是把自己关闭起来,靠虚幻的景象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庭责任心,社会沟通能力越来越差,甚至于自理都成问题。有媒体报导说这些“宅男”、“宅女”们衣服不洗,被子不叠,屋子不打扫,甚至饭也不正常吃,自认为是一种潇洒,这并非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而是一种逃避社会现实的怯懦。他们的行为虽然不触犯法律,却违背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规律。社会之所以成其为社会,是因为人类的主体作用,试想,如果青年人中这种人越来越多,国家还能成其为国家吗?社会还能成其为社会吗?当然这只是极致性推论,这类人也决不会成为社会主体。这也决不是家长们的希冀,每一个家长含辛茹苦都是要将子女培养成才,至少也要成为一个健全的普通人,恐怕没有一个家长心甘情愿地让孩子这样颓废下去。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对网络的过度迷恋、家长的娇纵、走上社会的独生子女心理脆弱、童年世界与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让刚刚走上社会的年青人感到不适应,从而选择了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加以引导,勿使其蔓延。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倾向,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务求使之尽快融入社会,成为心理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