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黔西南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企业规模逐步做大,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2007年,全州共有非公有制经济工商登记户40293户,注册资金75.38亿元,分别占全州工商登记户和注册资金的96.48%和79.05%。其中,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户数达2935户(除贵州宜化外均属中小企业),全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0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2.3%,同比增长36 %;完成工业增加值4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2%,同比增长27%;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96%;全州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23.5亿元,同比增长33%。
2007年,黔西南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以上成绩,得益于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为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推动我州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发[2005]3号文件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制定并出台了黔西南州《关于鼓励支持和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三十二条),提出了实施优势资源整合战略,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抓大”与“扶小”齐头并进,使我州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极大地促进了我州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国家、省、州《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和文件精神,明确提出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定了从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入手,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信用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八大服务体系。目前,全州9个县(市、区)已有4个县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免费为480多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能工巧匠及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开展了工商管理、项目投资及创业辅导等培训工作。
(三)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重点与人民银行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收集企业信用数据,提出了信用信息采集平台的框架,为下一步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支持力度
为加快我州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州委、州政府决定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拿出350万元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和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扶持了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我州一批“专、精、特、新”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已经崭露头角。2007,争取国家扶持资金518万元,争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80万元,共计1098万元,共带动投资2亿多元。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第一批有60多个项目入库,为中小企业项目库建设打下了基础。
(五)加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全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博览会、工业设备制造博览会、食品博览会、中小企业博览会、旅游商品展销会等,对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合作交流和人才引进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六)组织抓好“多彩贵州”两赛一会工作
为大力发展我州旅游后续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我省旅游商品的战略布署,我州投入专项资金积极组织开展了能工巧匠选拨和培训,组织开展了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和包装设计大赛,共培训能工巧匠400多名,组织200多件旅游商品参加旅游商品展销会,评选出23名能工巧匠和23件设计作品参加省两赛一会大赛,通过大赛,我州选手获得贵州名创三等奖1名、贵州名匠三等奖1名、突出贡献奖3名、民族风格奖1名、最隹制作奖2名、优秀奖2名、入围奖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