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第一组,第二个发言。他谈到了发展理念升华的问题:就是从原来的那套思路里面跳出来,原来是想拼命地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现在到了一个节点上,就是如果你再不考虑民生问题,民众就不是你发展的动力了,它可能甚至成为发展的阻力。为什么呢?我没有从你那个发展中看到、得到什么好处。(金羊网2008-3-7)
在昨天广东团分组讨论上,汪洋讲了一个“挺朴实的道理”——你不以人为本,老百姓也不会以你为本 。我对汪洋书记的话很有感触,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03年至07年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政府的腰包鼓了,2007年中国政府财政收入达到了5万亿元。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正在大国之路上挺进。人们本也应该分享改革开放的劳动成果,但除了少数特权阶层外,人们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
我们不能说人们没有得到一点利益,但至少没有公平地得到改革开放的劳动成果,中国的财富不断向少数人手中聚集,其中5%的特权阶层掌握着中国近60%的财富,比经济学上的“二八”原理有过而无不及。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已达到0.49。
有经济学者称,中国的贫富不均问题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解决,因为研究表明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贫富不均扩大的现象。但我相信,如果没有政府的调节,仅靠市场机制是无法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较为特殊,在中国当前状况下政治因素还起着很大的作用。政府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恐怕就是GDP的增长率,所以官员们考虑更多的就是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如何提高GDP增长率,如何招商引资,民生问题是放在次要位置的,不用说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了。
但正如汪洋书记说的,政府有必要解放思想,不能再一味的发展生产了,而要更多地考虑民生问题,考虑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问题,考虑生态平衡问题。否则的话,民众真的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而不是动力了。
如果政府要想保持社会稳定,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要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那么政府就要把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放在一起同时加以考虑。特别是地方政府更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