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在绝望中期待实质利好的到来——失望之后又将是深渊


股市在绝望中期待实质利好的到来

——失望之后又将是深渊

 

上海财盛资产管理公司   宋太伟

 

 

中国证券市场,应该说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真正到了令人非常担心的地步——庞大的证券市场肯定是经济与社会的晴雨表,现在股市持续惨跌几近彻底蹦盘,肯定预示着什么;如果市场再这样无抵抗的缩水下去,很快就会出现更大的社会与经济问题;当前中国股市的直接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不是2005年之前的市场可以比拟或可以想象的。国内股市从6124的顶部仅在5个月时间内即跌去2700点;更恐怖的是在仅仅2个月多一点时间内,就从5507点下跌到3400附近,跌幅2100点,而且这种恐惧逃命的下跌还在加速!本周沪市大盘下跌400——500点,照此速度,我早在200792《机构博傻、老百姓买单》一文中言的“未来大盘甚至可能暴跌到3000点”,竟很快将成为现实!20062007年的喜悦、暴富、美梦,在充满期待的2008年春,即彻底破碎湮灭。未来会如何?信心溃败、价值观混乱下,能有什么好结果?一切大问题总会有先兆的,股市蹦盘不是好兆头。众多人由炽热的金钱或暴富美梦,转眼间变成入不敷出或更惨,经济社会能不震荡与萧条?

当然,该来的总是要来的,该还的总是要还的,物极必反,荣衰轮回。国内股市演义的是:大盘股先是在猖狂地涨,然后再猖狂地跌,原因是机构的博傻愚昧与贪婪、结果是全社会受伤老百姓受骗,这是极为扭曲与不公平的。

股市的涨跌有自身的时空周期,涨的快跌的也快;但管理者一定程度上是可能影响其进程路径的。持续不断、单一方向的下跌,其危害性与杀伤力,肯定比在更长时间内波动(或震动中)下跌的情形大很多。一路下跌没有机会、没有希望,市场的传导与配置资金机制更弱,巨额流动资金悄然蒸发,影响传染到整个经济循环体系内,肯定是硬着陆,弄不好会造成社会大倒退。作为负责任的政府,这个时候是应该努力“救市”的,或者说应该站出来坚定地维护全社会或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否则,政府部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虽然救市可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可能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但面对危难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不仅仅是对“妖魔鬼怪”发出强有力的反击,更重要的是表明立场与态度,驱散恐惧情绪、重树市场信心;政府调控措施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只会贻误战机;当然谁也不能保证出手的措施都会百分之百正确,错误了就即刻纠正,也是同样英明;政策虽然要有计划性,但政策不是科学或数学逻辑,重要的是要随机应变,而不能画地为牢、作缰自缚。

在中国,股市投资投机,可能是最市场化的。市场涨跌无序,参与交易者盈亏自负。但“买者自负”,并不是意味着要放任自流,养虎为患,国内有不少自我标榜为自由市场吹鼓手的名人,一直抨击中国股市为“政策市”,请问哪个国家的市场不是“森严壁垒”的政策市场?完全的自由市场只可能存在于(某一时段)“风平浪静”的条件下,“波涛汹涌”、“自由市场之舟”也将倾覆,何谈自由交易?鼓吹自由市场经济者,仅代表着一个势利阶层,这个阶层,肯定不是广大老百姓,所以这些人(的观点)于全社会或者全人类无益,他们充其量只是自命清高的书呆子;但政府不一样,负责任的政府,其首先应该是维护正义与公平,当然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试想,在暴涨暴跌大动荡的市场中,谁是受害者、谁是获利者?证券市场每次暴涨再暴跌,都是财富掠夺再分配的过程,面对不平,政府能撒手不管、进而坐而待毙吗?

调控或援助是艺术,时点、力度、节奏、传导路径等都很重要。不同的状态条件,同一措施可能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我在2008313,发表《应该立即出手救市》一文,当时大盘在4000点附近,市场当时多头情结还比较浓厚,浮动盈利还没有蒸发或浮动亏损还不是很严重,合适的救市措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市场仅在十几日内又跌去20%,伤痕累累,恐惧、猜疑、失望、对抗、逃命等空头气氛浓烈,同类救市措施,表现出的力量与效果,可能将大打折扣。市场走到这一步,时间、信用、精力、信心等的损失都是巨大的,补偿与恢复需要更大代价。但不管结果如何,政府必须及时(并可能需要连续)出台真正强力措施,提升市场信心与多头力量,坚决扭转市场单边下跌趋势,给作空者当头一大棒。

当前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形势,高房价、高油价、高污染、高通胀、高资源紧张、人民币泛滥而又过快升值、出口就业与分配不均形势严峻、股票暴跌、喇嘛闹事,等等。也许,股市暴跌正是对当前严重形势的正常反映。为政者要直面问题、并要努力、积极、合理应对,而不是等待、忍耐或犹豫,好办法只要经过充分论证,就应该实行,只要这种选择风险效益比极好或最好就可以,即使出现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也是了不起的。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社会与经济现象,不是一般的科学现象,并不真正适宜用严密的数学公式、推理来论证或演义,事过境迁,再著名的经济大家的理论,也都是此时有用、过时作废。所以,面对众多经济问题,不能寄希望于用一种或几种手段来解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措施对症下药、风险收益比极优就可用,同时要适时出击;当然面对问题困难,任其发展、无所作为,连吃老鼠的“黑猫白猫”都不如,自身存在的价值都没有了。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但车子、房子都是高度消耗资源与环境的商品,13亿人口,都要开车上路、住上别墅,在现有的生活方式与工业制造技术条件下,那要么是人类的灾难,要么是完全没有可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中国许多领域甚至包括系关命脉的领域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比自我标榜为自由经济制度领袖的美国,还更自由、更开放、更无束!在中国大部分地方,房子绝对不应该成为完全自由买卖的一般商品,更不应该成为暴利的工具;货币不断在膨胀,土地、资源、粮食、能源、水、环境紧张日益加剧,价格当然都应该不断高涨,高消费全社会资源者当然应该支付更高的成本,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做的就是用好税收政策、公平分配惠及大众足亦。又如,人民币泛滥而又在快速单方向升值,这本身就是矛盾与错误,一定要打破人民币单方向快速升值预期,痛打投机大鳄,并堵住无用外资进入国内的途径,尤其是在现在美元对其它强势货币的贬值周期趋势可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

商品高价与市场活跃并不完全矛盾。中国的发展进程仍然任重道远,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市场持续活跃是必须的,但发展的模式一定要改变,别人走过的路对中国来讲,将是死胡同;要超越自己,还要超越领跑者,才能真正被他人尊重,才能真正成为领袖大国。我们每天在浪费太多的资源、金钱、时间,为什么不能每天节约10%20%的资金与时间去集中力量搞些可以解决人类能源资源危机的事情、或者说改变人类生活与发展模式的事情呢?虽说困难重重,但肯定都是可以克服的,登上高山才小天下。

股市即使是经济与社会中一个独立体系,股票暴跌过度也应该出手设法拯救,更何况在今天,证券市场有可能超过房地产及城市化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如果说健康的股市在过去的10个月内,沪市大盘应该在4000——5000区间波动的话,国内股市沪市大盘实际上在3000——6000区间内、在10个月时间内,先上去再暴跌下来,风险与投机性确实太强了,法规制度完善、监管与调控加强自然是必要的。

当前国内股票市场以大盘蓝股引导的长时间持续下跌,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不负责任又愚蠢的追涨杀跌、一般投资者恐慌跟随、限售股解禁后猖狂出逃的结果,如果市场持续低迷且估值混乱,恶性循环的结果只能是市场市值不断恐怖地缩水,直至泡沫挤干,这种令人痛苦的熊市对谁都不利。现在,市场被空头气氛左右,不能自拔,需要强力外力救援。半年前市场在6000点时还继续看涨信心十足,现在大盘到了3500点以下,市盈率在2030倍左右,甚至有些优质大盘股的市盈率都要到了10倍附近,这些股票还有多少投资风险?把眼光稍微放长一点,优质股票10倍市盈率的股价,买了作投资从来都是赚大钱的,在震荡市中,停留的时间从来都是短暂的。2008年中国经济即使有些波折,8%-10%的增速是没问题的,优秀企业的业绩至少能保持2030%的年增幅。当前投资好股票没什么好怕的,只是妖魔作怪,当局者迷,需要强力拨云见日。现在市场还对监管者救市有一定期待与幻想,如果屡屡没有回应,彻底失望的结局是全为输家!实质救市举措不能再迟疑拖延了。

至于救市方法,最好对症下药,极度弱市下可能需要连续出台多种措施。完善制度弊端应该是低成本而多赢的选择,每次市场危机总会暴露许多新问题与制度缺陷。两周前我说推出指数期货交易是最佳救市选择,现在跌到这份上,可能还需要更进一步推出完善公平制度措施。比如必须严格限制贪婪、霸道、无耻的再融资行为,这个市场谁都想圈到更多的钱去做天梦,所以必须有公平的规矩;有融资机会已经不错了,不知感恩反而似恶狼,这市场何以长久?华为没有上市圈过钱没有靠山没有投机取巧,在高技术高垄断高门槛行业由个体私营做到国内顶级国际一流,这种做大做强才是真本事才最令人尊敬,国内许多企业靠增发增发再增发、通过“资本运作”一夜暴富,相比渺小多了。另外,对于大小非在市场下跌过程中疯狂抛售问题,是不是也需要一些“窗口指导”或加强暴光,已经暴富了何必急吼吼地落井下石竭泽而鱼?当然作为长线投资者,猖狂出逃主要是因为未来预期变坏而帐面盈利巨大。所以市场要健康发展、牛市要持久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主流价值观。再比如,开放基金的契约内容,包括一般持仓比例限制内容等,也应该调整或取消。

制度缺陷总是要完善的,只是在市场危难时起到了“救市”功效。象推出指数期货交易,是一种交易制度安排,事实上很难称为救市举措,只是在当前实况下可能达到比较好的救市效果。其实指数期货交易只是一个金融工具,没必要看得太重,它不存在商品期货中的实盘交割,逼空逼多都是难现商品期货的疯狂,指数期货交易的影响力最多象一只超级大盘股,而且稳定以后,真正参与的群体可能还是那些期货“爱好者”。如果一定要推出股指期货,就没必要再犹豫了。涨势中不推出、高位时不推出、跌势中不推出,底部区域也不推出,那么到底何时才是合适的时机呢?箭上弦就要发,到底结果如何发了就知道了。

 

 

 

2008327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