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上帖)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为何会有这个黄金分割比例呢?或者说,为何如此比例的分割会被人们认为是“协调”的?是“美”的?
其实,这还要从人自身观察世界的生理结构谈起。人是用自己的双眼观测这个容身的世界的,医学上对人眼的视觉功能的考查,有一个“视野”的概念。所谓视野,就是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的大小,这个大小可以用看到的范围的长宽比例或者视角角度比例来表示。
正常视野,其大小除受视标、照明、颜色等因素影响外,还可因鼻梁的高低、睑裂和瞳孔的大小有差异。通常正常视野以颞侧最广,上方最窄。正常人的白视野平均值为:上方为56度,下方为74度,颞侧为91度,鼻侧为65度,中国人的鼻下方视野要较西方人的大些。(《眼科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宋振英)
医院眼科或者眼镜店都有一种专门检测视野的“视野计”。一般人正常视野以白色最大,两侧为90°,鼻侧为60°,下方为70°,上方为55°,蓝、红、绿依次递减10°左右。(《健康指标》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李歌)现实中,人面对的是混合色的世界,而不是白色环境。
交警部门的资料显示,驾驶人驾驶车辆观察前方物体是动态的,人的视觉机能受运动速度影响非常大,车速增加,视力下降,视野变窄。平时人的双眼视野可达160度,车速
综合所搜集到的视野数据,人的正常视窗大小的比例(上下:左右)恰巧处于黄金分割点附近。因此,黄金分割点0.618是和人的眼睛结构有关的,也就是说,人是把自己最熟悉的比例称之为“美”。
造成人类对.0618比例的美学认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不单单是眼睛结构的本身,人体的其它构造也是如此,例如眼睛在面部的位置、肚脐的位置(脐眼以下的身长和身高之比)、面部的长宽比、肘(膝盖)以下肢体长度和肢总长之比、手掌中心折线位置……
人的生理结构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事实判断,而美不美属于价值判断,为何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的美学判断?难道是在休膜的“二歧鸿沟”之间还有桥梁存在?即“美”是客观的吗?休膜法则有问题吗?
当然不是。生物要存活下去,一定要与环境和谐才行,这个和谐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千万年的视觉习惯和进化,如果看到的东西不美而让人感到心理不舒服、难受,那么即便是丰衣足食,人类也会因为心理障碍而灭绝的,不抑郁而死才怪呢,除非人是没有视觉的动物。
现在,我们知道“美”的标准源于观测者自身的结构,是一切生物自恋自利的结果。但如果0.618的美学根据仅仅是依据人的特殊视野生理结构的话,每个人种的生理视野都是不同的。显然,这个黄金比例数更容易被古希腊人所认可。我们也可以想到,既便都是中国人,北方人和湖南人看到的视野效果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大家也一定会联想到,这个0.618只是人类的美学尺度,而不是所有生物的美学尺度。其它生物由于具有和人所不同的视觉生理结构(器官)和功能,因此一定具有它们自己的美学尺度。我们人类看有些动物的相貌丑陋,但这是以人类之心度它物之腹,俗话说“屎壳郎总说儿子香,刺猬总说儿子光”(注:暗含生物都有审美意识之无根据假定)。这些在我们看来丑陋的生物,他们自己相互审视对方的时候一定也是觉得很美的,否则后果不可想象。
这种解释恰恰是唯物主义的,而非唯心主义,是物质决定意识。不少人会把这种决定误解为意识的客观性。
矩形视窗的长宽比确定了,其对角线的角度也就确定了,那么“黄金分割砖”的对角线的角度是多少?这可以通过式子1+g=1/g来计算。在这个式子当中,g是短边即矩形之宽,而1是长边即矩形的长,则g:1即g就是对角线角度(α)的正弦,我们得到:
Sinα=g=1/(1+g)
解此方程得到α=38.196……°
这看似一个非整数的角度,但是如果把宽边的中点和对角连线,就是一个完美的整数——半园(180°)的十分之一:18°。黄金分割点恰好是18°角正弦值的2倍,即2sin18=0.61803398874989484……
哇,原来直线是由10个“美”的角度构成的。而这个直线之美恰恰也是人的水平视野的宽度。
一个奇巧的图形是五角星。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原因就在于五角星的顶角的大小是两个18°即36°。如果利用线段上的两黄金分割点,就可作出一个标准的正五角星。自然界有很多花朵是五角星结构的。
勿庸置疑,股市分析当中把0.618、0.382、1.618、1.382等等这些数值看得神秘无比,其中具有了浓重的主观臆想成分,并没有什么根据,最终归于一种迷信。如果美的标准仅仅是观测者自己对自身的生理结构的认同的结果,那么由此,外国人的股市是不是应该和中国人的股市有所不同呢?如果是外星球上的外星人呢?
当然会有人说,用0.618来预测股市运动,也有很多预测正确的时候啊。对了,这恰恰是“迷信”二字的共同特征——信则灵。如果大家都相信在某个点例如0.618的时候“咕咚”要来的话,便会争相逃命,那“咕咚”可就真的来了。另外别忘了,预测错的时候远比正确的时候多得多。或者用任何一个数字来替代0.618预测股市,“准确”程度都不会逊色,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