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日十六点,台湾四年一度的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结束,现在正在进行计票工作,大约晚上二十一时,投票结果会揭晓。就目前《香港卫视》直播的得票结果看,虽然谢长廷也有领先马英九的时候,但由于计票工作是由民进党的票仓台南开始统计的,说明此次民进党参选人谢长廷最后得票将不会太多,国民党参选人马英九将以较大的优势赢得本次大选已是板上钉钉。
马英九以清廉闻名台湾岛,以解决民生问题而得到岛内大多数民众的欢迎。而民进党因上台八年在“台独”问题上越走越远,大陆一些涉台机构及主流媒体对马英九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给予了马英九很大的支持。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马英九执掌台湾大权后,两岸关系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变。马英九抛出的“不统、不独、不武”这样一个新“三不”,代表着台湾很大部分选民的政治倾向,也是马英九赢得大选的杀手锏。
马英九在两岸经贸关系上将有所建树,因为大陆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在地区间的影响力更是异常重要,没有大陆经济的支持,台湾经济将难以走出窘境。因此,台湾老百姓有和大陆加大经济交往的诉求,但因为政治的原因,马英九在两岸经贸上的作为也将是十分有限的,单方面经贸关系将依然是马英九的基本思路。在大陆方面,给予台湾更多的经济实惠也将成为必然,毕竟是同胞关系,比让韩国、日本在贸易中赚取大量顺差要积极得多。未来,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度将不断增加,两岸经济的融合度也将不断加剧。以经济的融合推动政治的融合,将成为两岸最终统一的必要途径。
该文写于2007年1月3日,原名《马英九,大陆更强硬的对手》,现重发,以供和广大网友探讨。以下是原文:
卸任台北市市长、专司于国民党主席一职的马英九早前提出,他将致力于推动“朝野和解”,以期在台湾实现蓝绿和谐。他同期承诺,国民党如重返执政,将视在野党为竞争的对手,更是合作的伙伴。分析称,马英九此次修改的国民党政策与连战的两岸政策将开始出现明确区隔,在马英九参选“总统”前,“国共合作”将会被技术性搁置。上周,马英九在国民党中常会更是公开宣示:“国民党与民进党差距再大,也大不过我们与共产党的差距!蓝绿同在一条船上,二千三百万人民都是命运共同体,没有必要拼得你死我活,应该相互尊重。”
一贯坚持“台独不是国民党选项”的马英九,对开放大陆的经贸关系表现出了较强的迫切感,这应该缘于台湾近几年经济的持续低迷。想当初的“亚洲四小龙”之首,今天却已经沦落成亚洲的二流经济体,李登辉、陈水扁确实应该负最大的责任。马英九上月29日表示,两岸经贸的开放是第一要务。并提出具体的四条建议:第一,未来应开放大陆资本来台投资;第二,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第三,周末包机应常态化;第四,解除百分之四十投资上限的规定,并让台商回台上市。马英九还认为,台湾掌握地缘、语言及台商大陆经验的优势,比韩日还有条件。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马英九希望未来国民党执政后的对大陆经济政策是参考新加坡、爱尔兰经验,抓住机会“搭便车把自己壮大起来”。
我很欣赏马英九在两岸经贸关系上的思维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亚洲各国,谁丢掉了中国市场,谁就失去了经济发动机。台湾就更不例外了,大陆作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台商在大陆已经投资达1500亿美元,2005年大陆对台贸易逆差是361亿美元,而台湾全球的贸易顺差仅仅是100亿美元;扣除对大陆的顺差,台湾的全球贸易就会出现200多亿美元的逆差。可想而知,台湾向美国购买武器的钱,都是大陆贡献的。
想想陈水扁在位的这六年多里,因为其一直打着“台独”的招牌,大陆舆论对其“台独”言论的谴责时,除死硬台独分子外,其他人都会持支持的态度。而未来的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虽坚持“台独不是国民党选项”,并且提出“统一是选项”,但这一选项“要由台湾2300万人决定”,而非大陆所言由13亿中国人民来决定;此外,马英九还希望能在2012年前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之后,能够为台湾寻求更多的“国际空间”,或者是被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承认,这也是大陆长期所反对的。而在一个坚持台独的领导人下台后,继任者是一个反对台独的台湾领导人,大陆如何对他进行谴责?
纵观陈水扁和马英九的舆论表现,感觉马英九的务实作风远高于陈水扁。但马英九照样需要迎合那些台湾民众的族群观念,只能温和地对待台独势力。
大陆曾经向台湾发出“两岸统一不能无限期拖延”的信号,可这样的限期究竟是多少,至今没有时间表。马英九抛出的“2012年前签订两岸和平协定”的内容恐怕同样也不会有时间表。因此,马英九的真实想法恐怕也不是急于和大陆谈未来两岸的统一。
坚持台独的陈水扁只是想掏大陆的心。而不喊“台独”的马英九却既要掏大陆的心,又要掏大陆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