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以后,股市的震荡明显加剧,虽然市场中仍然充斥着牛市和熊市的激烈争辩,但一个无可争议的现实已经摆在眼前,那就是今年的股民已经很难在市场中轻松赚到钱了。
阳春三月,在万众瞩目的“两会”行情预期中,股民感受到的却依然是乍暖还寒。虽然在消息面上有管理层放行新基金、严格审核再融资和增加QFII额度等利好措施出台,但大盘的短暂辉煌也仅仅出现在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时,市场以长阳反弹的走势收出开门红,而4日却继续出现惊魂跳水一幕,几乎将前一日的反弹成果丢失殆尽。5日大盘依旧下跌,低点探至4210.96点,虽然6日权重股在平安复盘大涨的刺激下补涨,但终因反弹乏力而使得当日A股仅出现微红;7日平安大跌6.52%,带动股指收盘下跌60点,虽然最终勉强守住4300点整数关口,但沪市成交量却再度萎缩至千亿之下,市场的疲弱走势一览无余。之后更是在10日和11日连创指数新低。单以上证指数计算,今年以来大盘已经下跌了超过20%,跌幅相当巨大。
然而,指数的下跌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了机会匮乏的全面下挫期。根据统计资料的显示,去年10月中旬开始的大盘深幅调整,实际上是一次结构性大“洗牌”。尽管指数跌幅巨大,但沪深两市700多只A股期间不跌反涨,也就是说,近半A股至少“赚”了2000点指数。造成大盘深幅调整的主导力量是一批权重股和大盘蓝筹股,而中小市值的品种基本上不受影响,逆势上涨甚至创历史新高的品种比比皆是。从领跌的品种看,保险、石油、有色、航空、证券、地产等周期性明显的行业个股受到的沽压最为显著。但与此同时,一批中小市值的题材股则出现凌厉上涨,期间股价翻倍的品种近20只。除了一些长时间停牌的个股外,农业、创投、医药、化工、新能源板块成为牛股的集中营。诸如冠农股份、渝三峡A、川投能源、中粮屯河、紫鑫药业、华星化工、龙头股份等品种的股价都出现了翻番,冠农股份期间最高涨幅甚至超过200%。
从上述统计也可看出,由于紧缩政策预期、资金面压力、以及外围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促使主流资金期间普遍进行减仓,因此曾经风光一时并造成“蓝筹泡沫”的品种首当其冲成为减仓的对象。但与此同时非主流资金却另辟蹊径,在前期涨幅偏小的众多中小市值股票中进行“精耕细作”,这种市场风格颇类似去年“5·30”之前的特征,市场局部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投机气氛,尤其是题材股的资金推动特征更加明显;其中部分具有实质题材与业绩增长支持的中小市值品种,成为市场关注的龙头。如果能够把握住其中的投资机会,仍有望获取不错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伴随着CPI指数的连创新高,在物价水平高企和通胀压力作用下,相对于存款、国债等低风险、低收益投资品种,股票对投资者来说仍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消极地完全撤出将让我们损失大量的机会。那么股民如何应对股指频繁暴跌但局部性机会丰富的震荡市呢?
首先,必须确立震荡是2008年的主基调。
股市频繁出现大跌,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次贷危机升温导致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是最直观的理由。国内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会让中国经济有所降温,对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增长造成一定的冲击,是股市中的一大不确定因素。新基金的发行,无法填补上市公司再融资和限售股解禁的资金压力,也是造成近期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但最关键的原因是,牛市中投资者对公司增长的预期太高,尤其是在两年多大涨的牛市征程中,“一夜暴富”的投资神话频频出现,赚钱效应快速累积并不断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股市,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壮大,使得其重仓的大盘蓝筹股在去年下半年展开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大盘在2007年10月16日成功登顶6124.04点,但伴随着指数的快速上涨,大盘蓝筹股的走势已经转变成为非理性的资金推动式上涨,其扮演的角色从原先稳健上涨的价值投资品种,逐渐演变成为大资金击鼓传花的投机品种。以中国石油为例,作为沪市第一权重股,其上市首日的开盘价48.60元大大透支了其未来业绩的成长空间,大盘蓝筹股的过度炒作使得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快速积累,一旦发生资金面、政策面和市场信心等多方面因素的转变,其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并实现价值回归也就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周期性板块对这种转变体现的更为明显。而近期表现强势的中小盘热点板块如创投、新能源、农业和医药板块,其走出独立的上涨行情也有一定的原因。首先,自5.30大跌后至07年年底的这段时间,这些个股经历了漫长的调整期,期间普遍跌幅比较大,其股价虚高的泡沫已在下跌中被逐渐挤出,估值优势慢慢体现,在市场投资风格的转换期,吸引了场外资金重新返身做多。其次,创投、新能源、农业这些板块受宏观调控和行业周期性的影响较小,并不断出现政策性鼓励的利好消息。其股价也就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最后,相比大盘蓝筹股,此类小市值股票的成长性明显更优,如农业板块具备国际农产品价格大涨而增厚业绩的预期,新能源板块则由于国际油价大涨而带动了多晶硅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不少个股2007年报更推出了极具诱惑力的高送转分配方案。由于中小盘股的流通市值较小,其限售股解禁和再融资的压力较小,发动上涨行情所需要的资金量明显较少,因此在08年初出现了恢复性上涨行情。但并不排除大盘蓝筹股和中小盘股的“跷跷板效”应会再度出现,在大盘蓝筹股估值跌回合理区间和中小盘股在炒作下再度登顶后,市场的风格转换仍将出现。根据多家机构的预测,2008年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增幅将放缓,这就意味着今年股市的震荡有可能更加激烈,出现大调整的次数和幅度都将超过以往,因此2008年注定了将出现震荡加剧的结构性分化走势.
其次,必须重新确立个人的投资策略
既然2008年的股市发展将和前两年大为不同,那么做为投资者就势必重新确立适当的投资策略,以应对行情的转变。以下是笔者今年的个人投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控制好股票的仓位,满仓操作固然在单边上涨中能够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但在市场回落中也必将承担相等的投资风险,从今年的走势来看,盲目地进行满仓操作是不可取的,必须实时根据股市的运行状况来合理地控制仓位。在市场方向并不明朗,宏观调控、资金面压力和外围股市等利空影响并未消除前,应适度半仓或者轻仓观望应对。因为仓位控制好了,大盘出现下跌后的损失也就控制住了。如果你是满仓操作,在股市风险期股票每下跌10%,你的损失就是10%;如果只持有7成仓位,你的损失只有7%。如果把仓位控制在半仓左右,就可以让股市波动造成的影响减少一半。而当宏观调控、资金面压力和外围股市等利空影响消除后,市场逐渐恢复信心并重回上升通道后,才可适当加重仓位。
二是要多选择一些防御性的股票,如公用事业类股票和日常消费类股票。在日常消费类股票中,医药股尤其值得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病看病,无病防病,人们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持续增加。今年,全国医保改革方案将公布,这对医药股无疑是重大利好。而共用事业类股票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也是最常用的抵御风险的股票。
三是仍要重视蓝筹成长股,在下跌过程中,它们最有可能跌出机会。尽管,股市整体的收益率水平不低,但现在已有不少蓝筹股的市盈率不到30倍,它们有良好的赢利能力,业绩也比较平稳,如果在股市快速下跌的过程中,这些股票也跟着下跌,那么,机会就出现了。至少有盈利做保障,其下跌空间也相对较小。例如银行股板块,虽然去年年底的大涨使得银行股普遍出现了高估的现象,但伴随着近期在宏观调控和再融资压力的打击下,银行股的估值优势已经开始逐步体现,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最先受益的仍将是银行股板块,其中长线布局的时机正在逐渐来临。正如股神巴非特所说的,最佳的投资方式就是用二流的资金买入一流的公司。
四是积极寻找业绩拐点带来的投资机会
就目前情况看,有两类个股易成为业绩拐点股,一是行业环境的变化,比如说在2000年左右,商业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低下,往往等同于资产重组概念股。但想不到的是,仅仅经过了四五年的时间,行业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板块居然成为证券市场的热门品种,商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出现巨变,今年类似的有农业、新能源和化工等板块。二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巨大转变后的投资机会,主要在于原先业绩很差甚至出现亏损的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惊人变化,如ST华侨通过资产重组之后,主营业务转型为商业地产运营,使得2007年业绩扭亏为盈而成功摘掉ST的帽子,其股价在摘帽日起连续三个涨停,成为市场弱势中的牛股。类似的个股ST盐湖等也都纷纷出现大涨。但选择此类个股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风险意识。笔者的一点小小心得是,尽量在价格最低的潜力品种中选择,尽量在市场处于平衡市时选择,尽量在个股的技术形态处于短线上攻形态时逢低介入,选择业绩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正数且净资产为正值有摘牌潜力的个股,以保证业绩增长的确定性。由于投资此类个股风险不小,对于这种个股不能重仓长线操作,可采取波段式快进快出的操作方式。
最后,在震荡市中应稳定情绪,保持冷静。毕竟股票投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全部。股市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情绪变化的场所.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是正确投资避免误操作的成功基础,更是保证日常生活美好的基石。从A股发展的历程来看,短线的亏损不能代表未来就一定没有机会,只要股市不关门,机会就永远存在,时间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只要心态不坏,反败为胜也就自然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