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展“盛世和光”之感:文明需要传承,素质需要提升


昨日,迎着和煦的春风,带着下岗的轻松心情,来到了一直想来的美术馆,亲眼看看敦煌艺术展“盛世和光”。

       看着门口排起的长龙,有老人有学生,足见这场展览的魅力和吸引力。20元一张的门票还是比较适中的,如果手持Master Card还可以95折哟……

       美术馆的大门口已经披上了敦煌的美丽衣裳,让人立刻就能进入到敦煌的意境之中。这次所展览的虽然不是原汁原味的原品,但这些仿制品实际上也具有相当的珍贵价值,都可以说是文物了,因为它们都是一代代文物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由此也值得我们向他们致敬,由此也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祖先们留下的艺术瑰宝

       整个展览,可走马观花也可细细品味,主要在你自己了,但我相信,无论哪种方式,都能让你的艺术细胞暴增,都能让你感慨中华民族的渊源历史和深度文化。看完后,感想有三:

       1、非常感谢义务讲解员阿姨的专业讲解:如果没有专业导游或者讲解的话,那么这场展览走下来就是“外行看热闹”,虽然展览现场有语音导航机可以租用,但山人还是有幸听到了义务讲解员阿姨的专业讲解。这位阿姨应当已经退休,并且极可能是敦煌方面的研究人士,否则无法在一幅幅敦煌壁画前能够用如此通俗的语言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听得如此如痴如醉。无论是佛祖的前世图,还是九色鹿的神话传说;无论是最早期的充满立体感的肌肉凸现的西域画,还是中西方并存直至最后的中国特色的画,都充分体现了阿姨的专业。整个讲解过程都可以感受到阿姨的专业和职业。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的组织者不能将阿姨的讲解录下来或者制成DVD之类的,这样既能让更多的参观者享福,同样也可以作为衍生品进行售卖。同时,由此想开,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们是否能在各国人民面前同样优雅地展现中国人民的风采?

       2、国人的素质真的有待提升:前文已经说过,虽然这次展览的不是原品,但也是相当宝贵的文物级的临摹品呀,因此,无论是摄像机还是照相机,都应当远离这些无辜的作品亚,否则在光线的蹂躏下这些作品都难免遭受无谓的伤害。虽然这次展览的组织者没有在大门外张贴出“严禁携带相机和摄像机”以及“严禁拍照摄像”之类的公告,但如果我们真的爱惜这些文物,如果我们真的爱护这些文物的话,我相信我们都能够克制住一己的欲望,只是静静的欣赏而不是闪光灯的此起彼伏。但结果却非常令山人失望,整个观赏过程中都时不时听见工作人员的不许拍照,不许摄像”之类的提醒,使得原本和谐的画面变得异常不和谐。由此有充足的理由担心,如果国人不从小处着手,无论是即将召开的奥运会还是未来的时间里,中国人随地吐痰、不遵守规章制度等的不文明行为仍将频频上演。当然,文明和素质的提升,家长的示范是最重要的了。

       3、对于展览之类的商业开发还远远不够: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次展览主要是“免费”普及敦煌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好好开发它的商业价值,其实这两点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能够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不是更有利于将这些商业收益投入到敦煌的艺术保护和更大范围的普及宣传中吗?整个展览看下来,我被所展示的这些画面和彩塑等深深吸引住了,当时就产生了如果有复制品之类的衍生品,我一定会购买留念。走到纪念品区,虽然有些衍生品,但大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形态上,视野和种类都相当不够。并且,“音像制品已经售光,sorry”之类的纸牌提示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为什么我们的组织者就没有从每天的参观者人数统计出大概每天的流量会是多少?为什么就不能预测出展览的最后几天人数会成倍增长?为什么我们不能多制作出一些DVDMP3、文化衫、仿制的图画或者彩塑(价钱可以分成几个等级,以照顾不同阶层的购买力)等等,让来参观的人尽可能多带走一些纪念的意味?

       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走进美术馆或者博物馆,让劳累的大脑时不时接受艺术或者文化的冲击和洗礼吧。毕竟,生活不仅需要打拼,更需要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