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秦大地自古英才辈出,过去有俗语说;“南方的相,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其实这种说法很片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对陕西别有看法,认为陕西人很楞,缺乏大智慧,说我们就是“楞娃”,纵观近现代的历史,中国的各条战线,尤其是政治领域都离不了陕西和陕西人,如今从陕西走出的一大批英才正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占有重要地位,更是我们陕西人的自豪和骄傲,我们秦人应以这些精英做为我们干事业、奔前程的动力,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陕西富平人
习近平与陕西有不解之缘。他1969-1975年曾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74年1月入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
习近平[右一]在上海视察
习近平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
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连任的国家军委副主席 郭伯雄 陕西礼泉人
郭伯雄曾于1958-1961年在陕西兴平县四0八厂当工人
郭伯雄,男,汉族,1942年7月生,陕西礼泉人,1963年3月入党,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61年8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完成班毕业,大专学历。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上将军衔。
1958—1961年 陕西兴平县四○八厂工人
1961—1964年 陆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团八连战士、副班长 班长
1964—1965年 陆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团八连排长
1965—1966年 陆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
1966—1970年 陆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
1970—1971年 陆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
1971—1981年 陆军第十九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处长
1981—1982年 陆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参谋长
1982—1983年 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1981—1983年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
1983—1985年 陆军第十九军参谋长
1985—1990年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1990—1993年 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军长
1993—1997年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97—1999年 兰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
1999—2002年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常务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
2002—2003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2003—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十六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
韩启德毕业于西安医学院
韩启德于1968年至1979年在陕西临潼县多所基层医院任临床医师
韩启德 男,汉族,1945年7月生,浙江慈溪人,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西安医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2年至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学习。1968年至1979年在陕西临潼县多所基层医院任临床医师。1979年至1982年西安医学院研究生。1982年至1985年北京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师。1985年至1987年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进修。1987年至1988年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讲师。1988年至1995年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至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九三学社北京市副主委(1997年)。2000年至2002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长、医学部主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长、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2001年6月)。2002年后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欧美同学会理事会会长。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6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履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李建国
李建国曾在陕西担任了十年省委书记 与陕西人民有着深厚感情
李建国,男,汉族,1946年4月生,山东鄄城人,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兼秘书长,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2007年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8—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兼秘书长,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
新任国务院副总理 王岐山
1969年,王岐山曾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
1971年后,王岐山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
1973年至1976年 王岐山在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
1976年 王岐山毕业于陕西 西北大学历史系。
王岐山1948年7月生于青岛,山西天镇人。高级经济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学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
1969年,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 1971年后,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1973年至1976年在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
197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工作。 1982年后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处长、副局级研究员、联络室副主任。
; 1986年后,任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正局级研究员、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主任兼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代所长、所长。
0 1988年任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1989年11月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
1993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1994年起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改为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兼中国投资银行董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
1995年当选为第三届中国投资学会会长。1997年1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
1998年1月在广东省人大第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广东省副省长。
1998年5月当选第八届中共广东省委常委。 2000年11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书记,同年12月至2002年11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任中共海南省委书记 2003年1月在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王岐山任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4月22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王岐山为北京市副市长,决定由王岐山代理北京市市长职务。
2004年2月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北京市市长。
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十七届中央委员 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 李金华1985―1985年曾任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党组书记
李金华,男,汉族,1943年7月生,江苏如东人,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审计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1985―1985年 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党组书记(1983―1985年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 1985―1997年 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其间:1993.03―1993.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7―1998年 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副书记
1998―2007年 审计署审计长、党组书记(其间:2001.03―2001.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6.05―2006.07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7―2008年 审计署审计长、党组成员 2008―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审计署审计长、党组成员 共十四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履新的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宗兴 长期在陕西省担任领导职务
陈宗兴,男,汉族,1943年6月生,河南正阳人,农工党成员,196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1962―1967年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
1967―1968年 留校待分配
1968―1970年 解放军八四○二部队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79年 西北电力建设局学校教师
1979―1981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97年 西北大学地理系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校长
1997―1997年 农工党陕西省主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7―1998年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8―1999年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副省长
1999―2003年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副省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2003―2003年 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2003―2005年 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5―2007年 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7―2008年 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2007.12按部长级待遇),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8―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耕 陕西蓝田人
张耕 1964年9月至1968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学习
张耕,男,汉族,1944年9月生,陕西省蓝田县人。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基础理论专业毕业。法学硕士,一级大检察官。1964年9月至1968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学习,1968年7月至1979年10月,山西省商洛地区政法组、公安处干部,1979年10月至1982年7月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7月至1983年9月,北京政法学院学报编辑,1983年9月至1993奶6月,历任司法部办公厅副处长、处长、副主任兼司法行政研究所所长(正局级)。1993年6叶至1998年4月,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8年4月至2003年10月,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2003年3月至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2003年至今, 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
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 陈德铭曾任陕西省省长
陈德铭 1949年3月生,上海市人,1969年4月参加工作,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历任江苏省泰州肉联厂副厂长,省商业厅办公室副主任、省食品公司经理、商业厅党组成员、商业厅副厅长,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9月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5月任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党组副书记,2004年10月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党组书记。2005年2月5日在陕西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当选为陕西省省长。200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陈德铭同志不再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6月1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接受陈德铭辞去陕西省省长职务的请求。2006年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正部长级)。2007年任商务部副部长 。是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 |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曹康泰 陕西陇县人 |
曹康泰 汉族,1944年7月出生,陕西陇县人。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干部专修科经济法专业毕业。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处长,法制局局长,办公厅副主任兼法制局局长,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党组书记兼法制局局长,国务院法制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党组书记,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2002年9月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是中共第十六、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柳斌杰 1948年9月生,陕西长武人;1968年4月参加工作,197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师范大学外研所西方经济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1995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秘书长,1999年10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宣传部部长。2002年4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2004年11月兼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2006年11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2007年4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国家林业局局长 贾治邦 曾在陕西担任多年领导 贾治邦,汉族,1946年11月生,陕西吴旗人,大学文化,经济师,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 1965年9月至1967年3月任中共陕西省志丹县委宣传部干事。1967年3月至1981年6月任陕西省延安无线电总厂生产科干事、宣传科副科长,厂办公室主任,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厂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1981年6月至1985年2月任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物资计划处副处长,中共陕西省顾问委员会办公厅经济研究处副处长。1985年2月至1988年6月任陕西省政府办公室正处级秘书、综合处处长。1988年6月至1989年7月任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1989年7月至1990年8月任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1990年8月至1993年5月任中共陕西省延安地委副书记、延安地区行署专员。1993年5月至1994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地委副书记、延安地区行署专员。1994年1月至1998年5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副省长。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副省长。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副省长、代省长。2003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省长。2004年11月任民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2005年12月任国家林业局局长。2006年5月任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 是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田聪明,陕西府谷人
田聪明 1943年5月生,陕西府谷人,汉族。大学文化。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事,1974年11月至1980年2月在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任记者。1980年2月至1983年3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政研室副主任。1983年3月至1984年11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1984年11月至1988年11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88年12月至1990年12月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90年12月至1998年3月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8年4月至2000年6月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0年6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2006年10月26日当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主席是中共十四、十五届中纪委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张宝文
张宝文,男,汉族,陕西兴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农学会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国际水稻所(IRRI)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8年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3月至1986年5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攻读农业教育管理学。1987年至今,历任西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民盟陕西省委第八届副主委,陕西省第八届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秘书长,民盟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委,农业部副部长。
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及管理工作,在国内、外有关杂志、学报上发表农业科技、教育及管理论文150多篇。主要有:《科学发展观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教育体系探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几个战略问题》、《科学谋划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础》、《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主编出版《新阶段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国际先进农业技术1000项》、《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农业科技产业化百项实用技术》、《美国的家政学》、《英汉兽医学辞典》、《中国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著作20多部。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 陕西长安人
孙永福,1941年2月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经任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正部长级)。中共十四、十五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职。
孙永福196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桥隧系。1962年至1964年在郑州铁路局工务处任技术员。1964年10月至1984年 12月,先后任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曾参加川黔、贵昆、成昆、湘黔、枝柳、南防等铁路建设,以及援建坦赞铁路、唐山抗震抢险、深圳拓荒建设等。
1984年12月,孙永福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6年1月,任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多年主管铁路建设工作,组织建设了京九、大秦、宝中、南昆铁路和衡广、兰新、浙赣铁路复线等重大工程。曾分管铁路规划计划、利用外资、劳动工资、审计统计、政策研究等工作。2001年5月至今,任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孙永负著有《铁路建设管理论集》,主编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以及《衡广复线》、《京九铁路》等工程总结。近期发表了《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系统原理建设京九铁路的成功实践》、《京九铁路对客货运输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铁路建设》、《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运输体系》、《高速铁路:成功与挑战》等文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