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准备金再次上调能改变了什么呢?


     
邦尼:准备金再次上调能改变了什么呢?
 
www.tendeny.com  2008-03-18 21:35:52  大趋势编辑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央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但央行这样的举措已经是去年以来的第12次了,可以说已经给市场带来反应,但不是央行所需要的反应。央行所动用这种杠杆,偏离了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上调准备金和加息的手段,促成的是更多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的流入,促成的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笔者相信央行的这种连续性举措,也一定最终会体现出其威力来,但也许当我们看到的时候,也未必是我们所希望看见的景象。
    因为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不是仅靠央行的这种收缩政策所能够扭转的,这种上调准备金所被伤害的注定是那些中小企业,那些本来就很难得到信贷的企业,而对于很多国企来说,现在根本就不会缺钱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的国企参与房地产市场,笔者在前期的博文中就阐述过,造成中国目前这种金融市场的不和谐主要是来自于我们的金融体制,包括信贷机制。
    如果现在很多的地产公司进入流动性危机,那么中国的金融市场必然再次遭受不良信贷的巨大反弹,因为中国绝大多数的地产公司,是依靠银行的信贷在发展、在圈钱的,而能够拿到这些信贷的绝大多数又是有背景的企业和集团利益,这也是笔者认为在房地产上,中国没有做空的本钱和实力,也是注定要被境外资本所利用而遭受一次财富打劫。
    因此笔者认为银行的这种行为只能治表而不能治根的缘故,而我们现在所有在做的一切,从某种角度来看,正在帮助国际金融霸主达成他们的愿望,为什么我们的很多政策不能从自己根子上去动手呢?而停留在这种表面上呢?
    看看那些现在迫于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金融股就明白,但被忽略的却是那些被外资控股的银行,如深发展最近刚刚获批了70亿的发债,这是让笔者深感困惑的,一家被外资控股的银行,竟然能够得到目前国内很多银行都无法得到的这种待遇,难怪那些平安和浦发急了,而国内的很多金融企业不仅要承担很多政策性的信贷,还要面对更多的涉及到自身仕途的信贷,我们的金融企业还能创新什么呢?他们的利益驱动又在哪里呢?不然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良信贷不断出现。
    难怪日前笔者从境外金融机构了解到,他们为什么那么看好中国的金融企业以及中国的民航业,因为他们告诉我说:“在全球这些行业是不可能不赚钱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面前,看看那些每天在银行和飞机场排队,就要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就是因为中国金融企业和民航业的体制造成其亏损原因。
    因此无论央行的金融政策怎么调理,如果不能从中国整体的经济领域进行配套治理,上调准备金也好还是加息也好,所能够达到的恰恰是帮别人做,一直希望我们做到又一直无法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