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欣赏丁晓兵的这个“三个保持”,因为这个“三个保持”是修身养性的一把尺子,也是一面镜子,值得我们参考和对照。
保持清醒是一种自醒自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保持清醒,就是面对纷杂变幻的客观世界,在认知上作出正确的理性判断。所谓“居安思危”,正是此中之意。成就可以振奋人心,也容易使人飘飘然;胜利能够鼓舞斗志,也容易使人盲目乐观,忘乎所以。古今中外,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国家越是发展,生活越是改善,越要戒骄戒奢,艰苦奋斗。正是如此,走上了更高一级领导岗位的丁晓兵,要求自己尽力做好三件事:一是勤到基层蹲点,开展调查研究;二是学习好、贯彻好、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三是坚决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保持干劲是一种自策、自强。在革命战争年代,千百万共产党员壮怀激烈、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我们继续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在攻坚克难中开辟发展新天地。正因为如此,部队驻地无锡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负责部队双拥共建工作的丁晓兵向地方政府主动请缨,承担起最难最重的除雪任务。在抗击雪灾的10多天里,丁晓兵用左臂和战士们一起战斗在第一线。
保持本色是一种自警自律。共产党员的本色是什么?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角度,也许会给出种种生动的答案。但“两个务必”始终是我们党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无论革命年代或和平执政年代,无论共产党人的地位如何改变,不变的就是这个本来面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本色关系到党的性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遗忘本色就会滋生自满,就会贪图享受脱离群众,就会发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就会经受不住执政的考验,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败下阵来。也是因为如此,作为人大代表,丁晓兵建议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力量。其建议在解放军代表团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丁晓兵的“三个保持”就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愿所有的人大代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心存“三个保持”去为官、去工作、去做人,上无愧于党,下不愧于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