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之前的两个故事:一个是现实中的,一个是小说里的。现实中的,就是奥地利姑娘瓦格纳的故事:瓦格纳18岁的时候,从家乡维也纳嫁到了中国浙江的青田农村,生活了60多年,直到去世;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后来被拍成了电影《芬妮的微笑》,成为生活中永远的爱情童话。另一个,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一对外表看起来不太般配的男女,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深深地相爱着;这个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并不只是金童玉女那样的爱情神话。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和上面那两个故事都有联想上的关系。这个爱情故事中的一对男女,中国河南小伙子王新朋,和美国费城姑娘劳瑞的跨国婚恋,会让我们想到:劳瑞,也有着瓦格纳那样的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而从相貌上来看,劳瑞的高大丰满和王新朋的矮小精悍,看起来也不是很协调的。但是,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美国姑娘劳瑞,也由此而成为中国河南典型的农村小院里的洋媳妇。
这个故事似乎很传奇也很戏剧性,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哪国人,也不管从小受到的是哪种文化的教育,人性的东西是具有很强的共通性的,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为此愿意付出的牺牲,具有普遍性。尽管在爱情和婚姻当中,人们会从生活的舒适考虑,而对财富情有独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爱情本身的巨大魅力,会让很多人觉得,为了爱情,任何暂时的生活困难都不是主要的。也因此,对情的追求和对财的追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我认为,就像生活本身的丰富和多彩一样,完全没有必要为“情与财哪个更重要”,争出个一清二白来,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本来就不完全一样。更宽容的社会观念应该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我这个故事中的洋女人,是一位出生在美国第四大城市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市一个商人家庭里的劳瑞。劳瑞的父亲是一位化肥制造商,母亲是个家庭妇女,家里姐弟三人,她是老大。劳瑞原本非常喜欢美术专业的,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费城美术学院,同时,她也把计算机专业作为辅修。大学毕业后,劳瑞留校做了大学教师,担任助教。学校的生活舒适而安定,可劳瑞是一个天生就不喜欢太平淡的姑娘,她觉得大学的生活太单调了,也太平静了,生活像是一汪没有任何波澜的水,她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在学校里呆了两年之后,劳瑞就辞去了大学的工作,到一家公司里担任了总经理助理。
劳瑞13岁的时候,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段有中国功夫的纪录片,虽然是偶然看到这段画面的,可是,中国功夫的一招一式,那股精神劲儿和威风劲儿,却深深地打动了这个美国小姑娘的心。劳瑞心说:真是太神奇、太美妙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动作架式,和这样的风彩风情!劳瑞从此就对中国功夫表现出了特有的关注和上心。后来,她找到了中国电影《少林寺》的碟片,看过之后,她更是对中国功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十分的向往。她不想再呆在办公室里做淑女了,她渴望能到中国来,做一个侠女。
2000年的时候,32岁的劳瑞在网上看到:中国辽宁四平师范学院,面向世界招收学习中国功夫的学生。劳瑞不禁喜出望外,她就像久旱逢甘露的人似的,激动极了;她没有多想,就把原来的工作辞了。2002年3月,劳瑞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四平师范学院,成为中国大学武术班的一名学生。
劳瑞终于上了她向往已久的中国武术班了,尽管此时她的年龄已经不太年轻了,可是,她对中国武术的那份热情却高涨极了。如果说,劳瑞有很多的同学是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学习目标的话,劳瑞就不是了;她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喜欢穿着打扮,除了吃饭睡觉,她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习武练武上了。她起早贪黑地练,废寝忘食地练,一招一式,越来越地道,也越来越入门了。她尤其对她的老师们当中的一个比他小7岁的河南小伙子特别有好感,也经常缠着这个一身好功夫的老师给她指导和点拨,这个小伙子就是来自于少林寺的故乡-河南登封县的王新朋。
王新朋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小伙子,他从小就对武书情有独钟,从小学开始,他就在当地浓厚的武文化的熏陶下,开始刻苦努力地练起武功来了。王新朋高中毕业之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挤高考的独木桥;而是在自己兴趣的支配下,成为了一名武师。之后,他受聘到四平师范学院,做了武术老师。
王新朋看到美国姑娘劳瑞那么喜欢中国功夫,他非常地高兴。每个老师都喜欢对自己教授的课程刻苦努力,又有悟性的学生;王新朋也就逐渐地对他这个洋学生刮目相看了。没事的时候,两人就凑在一起,一个教、一个练,陶醉在武术之中。渐渐地,两人也就不仅仅只是教和学的关系了:练得累了,两人就坐下来聊聊天:再后来,两人还会一起约上,去街上逛逛。起初,王新朋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俩人爱好相同、说话投机,愿意在一起而已;可几个月后,王新朋就明显感到,劳瑞对自己十分上心了。经常地,当王新朋上课时间快要到了的时候,劳瑞会及时地走进他的办公室,对他说:“你该上课了。”开始,王新朋想:人家家里是美国富商,能看上咱这河南乡下的人吗?可是,他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了,劳瑞姑娘对他像大姐姐一样的关心和爱。
两人就这么教学着,两人就这么交往着,谁也没有把感情的事说透;直到2003年,事情有了转机。那年,王新朋28岁了,有一天,他接到母亲的一封来信;母亲说:你也老大不小的了,该成亲了,上门提亲的人不少,你抽空回来看看吧。王新朋明白,按着他们当地的风俗,25岁以前一般就要男婚女嫁了,他已经28岁了,也不能再拖了。他也想趁这个机会,给劳瑞挑明他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让父母相相这未来的儿媳。想好了之后,他就给劳瑞说:“俺妈想让俺早点结婚呢,你想和俺一起回去看看吗?”
劳瑞开始很犹豫。对这个中国小伙子本身,她没得说的,小伙子一身的威武劲儿,又有那么好的功夫,劳瑞打心眼里喜欢,可是,要让她马上决定去中国农村做儿媳妇,她还不能立刻决定。王新朋看姑娘迟迟不说话,就来了一个激将法。他对劳瑞说:“我明天就要回去相对象了,你要不跟我回去,可别后悔呀!”王新朋还挺有心眼的。这下劳瑞无法再矜持了,她心想:心爱的小伙子要真地走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第二天,当王新朋来和她告别的时候,看到劳瑞把所有的东西都打点好了。劳瑞虽然生活在一个现代美国家庭里,可她那能干的父亲和她那贤惠的母亲夫唱妇随的甜蜜生活,给了她很深的印象;她也希望自己能像母亲那样,和自己真正相爱的男人相伴一生,除此之外,她觉得其它的困难都不是主要的。
坐火车、换汽车,几天的旅途奔波,王新朋带着他的洋女友,来到了他的家乡-河南省登封县大金店镇王上村。走到村头他们家的地里,王新朋就看到母亲在地里砍苞米杆呢,一捆捆的苞米杆砍好了,搁在地里。母亲开始没太注意儿子旁边的这个洋姑娘,她远远地只看到儿子带了个人过来了。劳瑞听男友说这就是母亲,她二话没说,几大步过去,扛起地里搁着的苞米捆,就往大车上装。这下,王新朋的母亲看清了,不过也吃惊不小,儿子怎么带回来了一个洋姑娘呢?
进了村里,更是不得了了,全村像是听到了特大喜讯似的,一下子就热闹开了。劳瑞也很大方,虽然中国话说不了几句,可乡亲们的热呼劲她完全能明白。借着王新朋这翻译,她和村里的大嫂大妈们、姑娘小伙们就聊上了。她看着这里的人,那么朴实、那么友好,她高兴极了。她觉得很奇怪,她怎么看到王新朋的父母和他那些乡亲们,一点也没有陌生感呢?她后来听王新朋的母亲说,中国人结婚讲缘份的;她理解了,她和王新朋真有缘份。
开始几天,劳瑞也有不太适应的地方。王家的厨房又黑又暗,王家的厕所更是脏得下不了脚。劳瑞就拿出一笔钱给男友,让她把家里收拾收拾。很快地,家里的小厨房变得整齐明亮了,家里的厕所也修葺一新了;他们还在院子的一角,修了一个小花坛。在王家住了段时间,劳瑞也了解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她特别喜欢那里的乡亲们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王新朋的母亲慈眉善目的,让劳瑞感觉到了那种真挚的母爱。劳瑞不再犹豫了,当王新朋问她,是不是愿意到他家里来做媳妇的时候,她明确地做了回答,她愿意和王新朋在一起过一辈子。他们结婚了,这个村里,远本很少有外地姑娘嫁过来的,这下,却迎来了一个外国姑娘。洋媳妇的进门,也成了当地少有的新鲜事。
结婚那天,热闹极了,家族里的长辈、同辈、晚辈们,都来贺喜了;劳瑞从来也没有见过那么热闹、那么喜庆、那么欢乐的场面,她激动极了!婚后,日子也在这新鲜和激动之后,变得越来越实在、也越来越自然了。
王新朋把四平师院武术老师的工作辞了,劳瑞说了,他们要做自己的事情。他们最先想做的,是开一所教授外国人学习中国功夫的学校。王新朋和他的武林好友们是现成的老师;劳瑞熟练的网上功夫和英语背景,又使他们很容易招到外国学生。他们很快就在家里的房子旁边又盖了几所练武功的棚屋。学生先招到了两名,一位是来自于瑞典的21岁的英俊小伙子安哲斯,另一位是一个皮肤黑黑的美国姑娘西玛;他们都是利用暑假的几个月时间,来中国学功夫的。有这么正宗的中国武术老师教着,又住在地道的中国农家小院里,吃着农家饭,还有既懂武术又懂中英文的劳瑞姑娘的现场讲解,两个学生觉得又能体验到正宗的中国生活,又能学上地道的中国功夫,还没有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学着很带劲儿。很快地,两个人的学习期就满了。
而劳瑞这个出生于商人之家的姑娘,也从这最初的办学尝试中,悟到了商机。她给王新朋说,我们的办学还不仅是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学功夫。外国人平时都很忙,有很多人没有那么长的假期,我们可以把武校办到美国去,让美国人在业余时间就能很方便地学功夫。另外,我们也可以在你的家乡这里,办一所英语学校,既教中国人武功,又教中国人英语,也会有很多人感兴趣的。劳瑞在大学时候辅修的计算机专业这会也用上了,再加上她的美术专业底子,她很快就设计出了精美的网页,开设了他们自己的网站,把她和王新朋开办的武术学校挂在了网上,中英文对照地面向国内外宣传他们的学校。世界各地的人,也通过互联网,很快就了解了他们,给他们打电话的人特别多,有时一天就能接到200个电话。很多人士听到他们传奇的爱情故事,既钦佩他们夫妻对人间真情的执著追求,也由于相信他们的人品,而希望他们能到世界很多地方去开设他们的武术学校。劳瑞知道:现在,他们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们最初的想象。
镜头里,劳瑞一面对我们说着她的设想,一面熟练地在王新朋家里的小厨房里忙碌着:剁馅儿,揉面,包饺子、下饺子。一旁的婆婆早就习惯了,她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都不用帮忙,包饺子她一个人就行。可不是吗?她给记者说着话的功夫,热气腾腾的饺子就从厨房里端出来了。劳瑞的心里很明白:她到这里来做媳妇,一来,是想学着包出地道的中国饺子来;二来,她也想把这正宗的中国饺子端到国外去,让世界各国的人,都尝尝这百吃不厌的中国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