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晒红包


新年晒红包
 
过年封红包,传统上是长辈封给小辈,压岁钱之意,时光在流逝,世界在变化,红包也在变,但永远不变的是红包之中的那份慈爱。
 
小时候在湖南农村,我们大家族住在一起,临过年,腊月29、30的样子,满叔就拎着筐满村乱走,见男孩子每人发一簇土鞭炮,女孩子则每人2毛钱,这就是过年费,家里不另外封压岁。别小看这2毛钱,老妈说,70年代中,乡里集市上的大碗米粉只要1毛钱一碗,当时隔壁XX(名字忘了)要相亲,手头实在是紧,就向我妈借了2毛钱,在赶集时与对象一人一大碗米粉,把这约会的事给办了(后来好象这婚事没成)。
 
上小学时搬到了郴州的一个矿山小镇,过年时记得拿着肉票去排队买肉,9毛钱一斤,就那么一个字,贵!(当时我爸的工资一个月才30多块,全家5口人,老妈依然把生活打理得肉蛋不断,也不知是怎么弄的,实在是佩服老妈)。30晚上的团圆饭之前,老妈会躲在房里,用红纸秘密的糊上几个红包。年夜晚吃到中途,老妈突然拿出来,三兄妹一人一个,据推测我的那个应该最多,因为我最小,老妈最疼我。这红包要压在枕头下,出节后才能拆,大人怕我们把红包掉了,在我们床上捂了几天后就又回收,声称帮我们存到银行,所以到底是多少一直没搞清楚过,大概是1~2元左右。新年跟着大人到处拜年时,好客的主人都会给小孩子红包,一般2~5毛的样子,回到家时也得上交,老妈要准备回礼。
 
上初中时物价涨了,老爸的工资涨到100元左右,我们的压岁钱也涨了,在初二那年,我又考了个年级第一,老妈很开心,那年封了个10元的大红包,当然按惯例这个红包最终也没到我手。后来高中、大学、就业、成家、生子,老妈的红包每年都准备着,金额从16,36,最高保持在66,都取“六六大顺”之意。这时老妈开始放权,把这红包真正的由我们自己来支配。哥、姐参加工作早,过年的时候也会给我红包,哥哥出手大方,以量取胜,在老妈涨到36时,哥哥就已冲到200。姐姐是婉约派,12,36,120都包过,12和120取的是“月月红”之意。我最小,只管收红包就是,爽得很。老爸从不参与这个过程,只是看着我们边喝酒边呵呵笑。
 
现在,工作远离家乡,回去过年,要返回上班时,老妈会在我上车的那一天专门另外给我封个红包,6元,取“一路顺利”之意,然后还会特意烧一支香,要列祖列宗保佑我一路平安。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小的一个红包寄托了母亲的多少慈爱,这些小红包一直保留在我的行囊当中。
 
而今,儿女而立,母亲已老,在这个传统的30晚上,无情的雪灾阻隔了我的归家路,通讯也已中断20天,但我知道,这个晚上,母亲会点着蜡烛,依然把那份慈爱包入一个个的红包之中,延续着这几十年的家庭传统。
 
200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