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次和一个业内的名家聊天,他说他在香港和恒生银行行长吃饭,席间谈到美国次级债的事,恒生银行行长可能有些庆幸地说,当初投行来他们这推销次级债,这个 在银行工作很久的行长,研究了三天没弄懂次级债究尽是如何运作的,其风险又在哪里。但他怕自己年龄大了跟不上业务的发展,就问行里的业务部门下属,次级债 是怎么回事?答案也是没完全搞懂,于是这个行长想,反正做贷款业务已经挺赚钱的,这事没搞懂就先不做吧,于是它们躲过一劫。这个故事真实与否,我很难确 定,不过我倒是耳闻国内两家大型银行投了次级债。为什么投呢?这个问题当然是银行管理层非常头疼的问题,不过答案也挺简单,那么多大银行比如花旗都投了, 作为中国走向全球的银行当然应该参与了。
和一些个人投资者聊天时,我经常会举一个例子,作为个人投资者有一种方法是可以打败大盘甚至基金的。这种方法的要点有三条:相信价值投资,即股票的价格始终围绕价值波动,但价值本身及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是有不确性的;专业的方法和一定的知识;只投资能了解的股票。比如买3到5只 股票,而且是相关性不大行业不同的股票。因为投资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些不同行业的股票可以尽量让投资者东方不亮西方亮。消费类股票就选酒或零售;周期类股 票选钢铁或水泥;内需的股票选银行或地产;如果再激进些再选一个技术类。选酒选茅台,买零售买苏宁;在银行中选招行,因为大银行成长性相对低一些,在地产 中选万科;在钢铁中选武钢或鞍钢,因为宝钢成长性弱一些,在水泥中选海螺;技术类公司较难把握,所以可以不选也可,如果选的话可以选烟台万华或中兴通讯。 这种组合在去年的收益率可能比大部基金要好,如果在2006年,甚至2005年和2004年 也这种组合也同样很好,比大部分的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要好,。但问题是大家都不喜欢这种组合,因为这种组合并没有包括收益率最高的造船或金属或券商, 而且这些股票大家都知道,没什么重组绯闻,也几乎不是当年涨幅最好的股票。(注:本文提及的具体组合仅为举例之用,均不代表作者向投资者推荐的投资组合)
如果要总结次级债的教训,有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银行贷款的本源业务最重要核心是对风险进行估价,并通过利息反映出来。但次级债衍生品的核心却放在 了在对这些风险的组合上。这就象股市的投资,如果没有价值投资者对市场估值的把握,而希望通过组合或波段的操作来回避一样,只会掩盖风险本身,并不能减少 风险。最终的结果就象今年发生的极端天气一样,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时候,灾难已经从天而降。所以2008年的股市如果是一个经常发生极端涨跌市场,那么最古老的最简的投资格言也许才是最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