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马立诚先生回顾改革开放30年


在节后公司的第一次会议上,有人就提出应该把2008年可预知事件提前罗列出来,以便于为活动策划案提供思路。于是,两会、奥运、欧洲杯等能够借势的事件被逐一记录在案。“还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舆论界应该有大讨论”,有过国内两家知名财经报经历的同事补充说。诚然,从商业策划的角度,30周年回顾和讨论本身并没有太大借助价值,不过,社会各界的提前行动,已经喻示着空前的纪念活动不可避免。

 

223,周六,北京西单三味书屋,慕名前来聆听马立诚关于《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讲演人数让不大的房间格外拥挤。年前,朱学勤就曾在广州南都报社发表过同主题的讲演,还在论坛上引起过不大不小的争论。就马立诚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来说,自然无法与朱学勤先生相比,但他颇受争议的色彩,还是让这场纯民间演说蒙上几分令人期待的诱惑。如果不是提前半小时入座,恐怕我也要和后来者站立2个小时听完这出演讲了。

先生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大争论为主线,把30年的中国社会变革串连起来。他界定的四次争论年限是:1977-1988,两个凡是与改革开放之争;1989-1992,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之争;1996-2002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之争以及2003年至今的市场经济有没有搞错的大讨论。应该说,除了第一次争论稍过久远,其余三次几乎都在有记忆的状态下经历过,并以微薄之言参与了目前的第四次大讨论。

与预想不同,他贯穿全篇的一个中心,可以看做警惕毛左(在演讲中他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毛左”,这让我觉得偏离了中立色彩)对改革开放中国的复辟。反复提到一位近九旬高龄的原重要国企掌门人,在专著《纪念毛泽东》一书中,提出要为“文革”平凡,并对现行经济体制提出颠覆性建议,其中包括“没收房地产商的全部楼房,无偿分配给无房可居的平民”。马立诚先生并不认为这是个别现象和个别声音,并将这种“民粹主义”思潮归结为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结一起,众多平民难以脱身的结果。

 

在目前社会矛盾纠结难解之下,民众期待冲走老路的愿望之火有被复燃的迹象。就像早有学者所言:功亏一篑并非全无可能。

 

纵观整个讲演,有新意的东西并不多(与网络的学术讨论相比),大概多数亲临聆教都与我抱有同等心态:和学者面对面交流。

还有一个“意外发现”,很多生活在大城市和高阶层的“现代”人的观念并不现代,有人就在“民主是富人的游戏”的主观臆想下,掷地有声地反对今日高层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言称“一心发展经济”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好途径。看来,这些人的眼里,和谐社会比民主有价值多了---哪怕这个不幸的词汇已经糟蹋得千疮百孔。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马立诚引出这样的话题,抛开跟风之嫌,确实有慎思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