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自给自足式”的成长


终身学习的时代,人人都需要学习,老师也不例外。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其实,“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双方都得到提高。其中,教师除了从学生那里寻找成长点外,更多地还需要自身“自给自足式”的成长,这种成长还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是善于学习,提高素质。素质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道德素质等。教师素质主要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广博的教育素养、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健全的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基础。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事物发展日新月异,客观情况瞬息万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思考,才能与时俱进,使各方面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不同学科的教师,其工作重点肯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岗位情况和面临的现实问题,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专业思想要奉献型,专业技术要复合型,专业能力要综合型,专业智慧要创造型。“一专多能”,既是对学生成才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成长的要求,尤其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再次是团结协作,创新方法。基础宽厚、富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必须同时培养一支不但具有素质教育先进思想,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担当时代重任,必须团结协作,智慧共享,发挥整体效能,不断创新方法,在突破中寻找长足的发展。

最后是无私奉献,勤勉工作。要做到素质、能力与人格的完美统一,就要求我们要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方向,要求教师弘扬“三种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强化“四种意识”:忧患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通常来说,认识到了的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搞好,更不一定能够自始至终地长期坚持下去。因此,教师必须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要把全面发展变为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正如人类认识真理之路永无尽头一样,广大教师需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学习新思想,掌握新知识,认识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全面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