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我在郑州教育博客通过不断地阅读文章、撰写文章,积累了专业知识,结交了同行朋友,为自己生活添色彩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本职工作。因此,我很感谢郑州教育博客,认为她是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是一个提升自我素养的加油站。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何做好博客呢?”阅读了大量的做博经验文章,结合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我认为,勤于思考、勤于原创、勤于交流,是通向成功的道路;做事求实、做学求真、做人求善,是驶向成功的机车;博学知识、博炼能力、博大胸怀,是奔向成功的动力;客观真实、客气话少、客至如归,是我们赢得成功的法宝。一言以蔽之就是“勤做博客”!勤做博客具体做到“五定”:定位、定心、定时、定点、定力。
首先是定位。一个博客的定位,是区别于其他博客的基本条件,也是容易在众多博客里脱颖而出的筹码。要明确博客定位,首先得问自己为什么写博客。您建立博客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公开发表自己的日记、记叙您的经历、思想和情感;或是一个您用来保存思想,列举计划的日志;还是一个社交性的网站,用以和朋友交流、分享链接、彼此了解;或是一个社论性质的网页,对政治、社会趋势和时事进行评论;或是一个专业或爱好网站,用于分享某一研究或工作领域内概念或技术上的信息(如教育理论或者校园摄影)。当然,您也可以建立一个组合所有这些内容的博客,但您发现读者更喜欢专门化一些的博客。所以,郑州教育博客将老师们的博客大致划分为三类:管理类、教学类、生活类。
有定位博客才会特色,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满足相关人群的阅读需求。比如小风习习的博客,其定位为生活纪实,其卢梭《忏悔录》般真诚的写作态度,征服了无数个来访者,这个博客的人气也就上来了。再比如夏天的博客,也是准确定位的受益者。其“平平淡淡总是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观察角度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叙事风格,吸引了无数的粉丝。在此特别指出一点,并非发表文章数量越多越好,个别博主在短时间内疯狂转载大量的网络文章,有时候甚至一个人的名字就占满了整个博客首页,大有“老子天下第一,大可独霸博客首页”的气势,我们编辑认为这样就剥夺了其它博友文章首页显示的机会,是不很妥当的;而是要在发表的内容上下功夫,所发表的文章尽量符合郑州教育博客的定位,做教育博客的“适应者”。比如清凉室的博客,大都是教育散文,因此,吸引喜欢反思教育的博友来读那些反思散文,他们之间也实现了交流,彼此得到了提高,大家皆大欢喜。
其次是定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博主的心在哪里,博客的特色和优势就在哪里。博客最早的定义是网络日志,但又不仅仅是个人日记,我们不反对一些博主放一些网络上的优秀美文,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博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学习的榜样。但我们还是鼓励以原创内容为主线,转载内容为辅线,特别期待大家多多发表原创作品,把工作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成心得与体会,放在博客上与博友一起分享。多写写原创文章,一则练笔头,多练多写,文笔自然会好起来,郑州教育博客网会及时把那些最新的博文首页推荐给博友,让更多的人浏览到您的文章和博客;二则原创文章更能体现个人的品味与内涵,更有可能被加精推荐到首页,让更多的博友认识自己。眼下教育博客大赛正在升温,所以我还想在这里提一下博客大赛,通过博客大赛的确可以浮现出一些优秀的博客,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真正一个优秀的博客是根本不会计较这些的。无论有没有博客大赛,我们做博客都一定要用心,所谓的用心,也不是一天到晚都花时间在上面。因为除了博客之外,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感等。就是在写博客的时候一定要为用心,不能敷衍了事。
然后是定时。教育博客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了可以向全世界的观众发表文章的机会,但并非所有的博客都是一样成功的,有的能够吸引一大批热心的读者,另外一些则被冷落在一旁,只能“孤芳自赏”。除去博主的实力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更新是否及时。博客是有生命的,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如果博客将近半个月内没有更新过了,那样的博客可以称之为“睡眠博客”。我们老师上网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充裕,所以持续更新应该能够做得到。我在这里强调持续更新,就是了培养勤奋能力,考验坚持系数。现代社会,信息传递超级快速,更新博客就似生物的新陈代谢,没有了新陈代谢也就代表着生命的结束,而没有了更新,博客也同样失去了生命力。如果条件允许,坚持做到每天都更新,这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长久下去生命力会越来越强。当然,您不必等到有灵感才进行更新,也不必因为没有灵感就延迟更新,因为说实话,多数读者注意力并不集中,时间也很紧,他们可能更喜欢短小、简练,而不是冗长且复杂的文章,更喜欢阅读普通的言辞而非晦涩的语言。如果您发表大篇幅文章,建议您把它们划分成短小的段落,使其更具易于阅读。不管您的文章多么富有文采,冗长、没有分段的文字都会让人敬而远之。
接着是定点。水滴能够石穿,为什么,奥秘在于定点。我们建议,一个博主能够坚持维护好一到两个博客就很棒了,而不提倡一篇文章在三个以上博客网站发表。因为每个博客网站都有自身的定位和相对固定的读者群,简单复制转载在多个博客网站,就很难兼顾到特定博客网站的特色定位和相关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个人认为,能够锁定我们教育网站的管理类或者、教学类、生活类等某一特定类别,持续发表同类文章形成相对优势,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完全可以穿插其他两类的作品,但是一定要集中火力,要有主打产品。我们教育博客大赛按照类别进行评选的,其实也有引导大家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意图在内。教育博客不仅仅是个人博客,因为它有职业属性,有自己所在的学校情况和学生信息,因此鼓励大家用真实的个人信息与博友交流。当然,也可以放置一些自己喜欢的风景、人物等图片。图片与文章相互配合,达到一个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效果。有的博友在原有的模板基础上,别具心裁地选择放置一些个性化设置。比如播放器、日历、时钟、鼠标、挂件等,自然也增色不少。
最后是定力。博客的读者十分善变,好的博客需要有吸引并留住读者的能力,要能像孙悟空的“定身法”一样有效就更好了。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但与读者建立关系可能是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我们不知道博客的作者是谁,再有趣的内容也会让我们失去兴趣。因此,我们不妨在博客里放置一些个人生活照片。这样有利于博友认识您,了解您。让读者了解您及关于您的一些事情,让读者可以认识您,绝对有利于提高您的可信度。不管您是否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您都可以通过评论功能,或提供电子邮件地址并回复读者的来信,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吸引读者。吸引读者包括赢得他们的信任,并首先为他们着想。一旦您吸引了读者,每次访问您的博客,他们都希望看到新内容。这并不意味着您必须每天更新,但您应该制订一个最短的进度表,并遵守这一进度。最好在页面顶部的静态文本框中发布信息,让读者知道您会每天、每周、在周一和周五,或别的什么时间更新博客。然后按这个进度来执行——即使您的一些文章并不特别深刻或有多长。如果读者认为您放弃了他们,他们就会放弃您的博客。如果您不能遵守进度表(如要去度二周的假或因病住院或家里、工作上有急事),让读者知道您不会正常更新博客,并告知您回来的时间。
其实,我们最关心是如何提升博客人气?我的答案是像真实生活一样去用心交流。博客是一个网络上虚拟的社会,要想在博客上拥有自己的博友和人气,必须积极地参与博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想认识更多的博友,拥有更多的好友,每日拜访少不了,而且一定要勤快。在您拜访好友后,您的个人信息就会出现在好友博客的最近访客、好友、留言、文章评论等地方,其它的博友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寻找到您的博客,从而增加博客的人气。另外要及时地回复博友在您博客上的留言与文章评论,并及时友好地回访留言与评论人的博客。礼尚往来是博客交流的一种美德。回复别人对你的回复其实很重要,表明你尊重你的读者。
有些老师认为,写博客只写自己的事情。其实,如果追求私人空间还不如去去申请笔记本或者直接在硬盘里保存文本好了,这样可以封闭了。博客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不是一言堂,交互是一个环节。网络赋予了博客的开放性,博客也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私人空间了。如果写博就知道开放的重要性,总会有人不经意间“闯”入宝地,这便有了交流。游客在给我们写评论和签留言,这是对我们博客与日志的交流。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回复,并通过链接地址进行回访,达到互动效应,这也是种礼节性的来往。因此,利用开放互动的特点,可以交流推广,形成固定的博友圈。
博客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每个人在其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您可以通过博客交流,认识许多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行,阅览许多优秀的博文和图片,了解到郑州教育大花园的花花草草。博客上的朋友也跟生活中的朋友一样,只要您真诚地去对待每一个人,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您工作上、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拥有几个铁杆博友,他们每天会主动到您博客访问、留言、评论,同时把他们博客的人气也带动到您的博客来。这对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博友之间一定要有交流和互动,比如可以通过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引发讨论,爱好文学的可以切磋一下写文章的方法,探讨社会上的热点现象等等,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方法。
许多人都有一个口头禅:“要么不做,做就做得最好”。博客的管理队伍,是志同道合者共同实现兴趣爱好的一个载体,各位编辑均能正视自己的位置,通常会和广大博友有很好的沟通。郑州教育博客网选聘兼职编辑,并没有仅仅关注其写作水平如何,而是更注重考查管理者的责任心和兴趣所在,因为文字水平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是责任心和兴趣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几次编务会开下来,几位编辑也都有做好教育博客的决心,能够和网络部的老师们的意志达成共识,这无疑奠定了大家合作成功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编辑自然非常希望广大博友理解,制定规章制度不是约束,而是为了我们博客家园的发展。我今日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慷慨地拿出自己的做博心得和经验,相互启发,携手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