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水饺到天价大米——难以说清的中日关系
关键词:毒水饺 天价大米 中日关系 农产品贸易 食品安全
说到中日关系,总是让人难以避免想到明代强占中国台湾的倭寇、近代占领青岛、甲午海战打跨中国北洋水师、阴谋偷袭珍珠港以及侵略中国以及部分亚洲其他国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黑太阳”731,想到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冤魂,屈辱的慰安妇。对客观的侵华历史死不认账,修改中学教科书、蹩脚的中文与英语口语发音等等。
本人有很多朋友,或者在日企工作,或者在日本工作、或者做日语翻译。为了照顾他们的感情,对日本的敌视稍微有些节制。但最近两个多月以来发生的两个热点事件却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首先是在北京与上海等城市的天价大米。
去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意向温家宝总理推销日本大米,并打通了农产品出口至中国的道路——这可以说是短命的安倍晋三政权屈指可数的政绩之一。
日本全国农业协同合作社联合会负责出口、中粮集团负责进口、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销售,另有两家公司分别负责宣传和营销。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24吨出口到中国的大米销售一空,给日本政府注射了一支强心剂。近日,日本第二批50吨大米登陆中国,并将在广州上市。此外,另有50吨将于近期运抵中国。
而作为中国的媒体,我们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上不是说“天价大米没有吓退北京市民尝鲜儿的热情”,就是说“高薪阶层踊跃购买天价大米”。我们的媒体进步了!也会像外国媒体一样推波助澜了!不过,我们的媒体推波助澜的是怎么忽悠国民去购买日本人的优质大米。。。。。。
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食粮部食粮贸易课课长辅佐,负责粮食贸易方面的事务的泽濑正明都“大吃一惊”,“越光”大米零售价为每袋2公斤198元,“一见钟情”大米为每袋2公斤188元,分别折合每公斤99元和94元。和一些中国产的大米相比,其价格是中国大米价格的25倍之多,媒体称之为“天价”大米。在中国的售价,比日本国内贵了很多,是日本国内售价的2~3倍。“在日本,同样品种的大米,每袋2公斤的售价,约合60~70元人民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室主任陈鸿斌分析称:“日本地少人多,其地表以山地为主,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且零散分布,面积都极为狭小,很难适合大型农业机械耕作。由于狭小分散,日本的农业就根本无法体现出规模效益。再加上日本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很多是老头老太(65岁以上占32%),既没有体力,又缺乏新知识,所以其生产成本自然是居高不下,以至于日本的大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0倍以上。”
如果日本大米能够源源不断地出口到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那么不仅给日本大米提供了一条新渠道,同时也给日本政府增加了一条安抚农村经济的新举措。日本政府期望,通过不断开拓海外大米市场,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中国并不缺少大米。
据海关统计,2006年7月份,我国出口大米8.1万吨,比上月减少13.9%,同比增长32.8%;进口大米4.23万吨,比上月减少6.1%,同比增长48.4%。1-7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69.19万吨,同比增长47.2%;累计进口大米41.9万吨,同比增长65.5%;累计净出口大米27.3万吨。
凭什么我们在出口大米的同时,还要从日本进口大米,并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
除了大米之外,日本还希望能向中国出口苹果、梨、水蜜桃、草莓等等以及水产品、加工食品。
日本政府计划,在2013年,将农产品出口增加两倍,实现农产品出口总额1万亿日元的目标。
去年12月,日本农林水产大臣若林正俊和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双双出现在北京一家商场内,他们穿上日本传统服装,热情地邀请路人品尝日本青森产的苹果和福冈产的丰水梨。若林正俊和甘利明所推销的水果与中国水果相比,几乎是天价,每个苹果动辄标价上百元,但据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销量一直稳定上涨。
今年1月,一种名为“美莓”的日本草莓悄悄摆上了京城高档超市的柜台,并以40元/300克的零售价将同类水果的最高价格纪录翻了一番。据称,这种草莓尽管价格高出同类产品一倍以上,但销售情况很好,甚至一度出现断货的现象。
日本的农产品正在对中国市场形成鲸吞之势,中国对此的态度可以说是宽容而敦厚的。
换句话说,中国市场正在撑起日本经济复兴的半壁江山。由此,我们不能不想起了日本自卫队的不断强大,以及不堪回首的战争伤痕。
日本对中国的回报又是什么呢?
另一件相关的事情是被日本炒得沸沸扬扬的“毒水饺”事件。
据日本媒体报道,自2007年12月底至2008年1月22日,日本千叶、兵库等三县三个家庭、十名日本民众食用自称是中国产冷冻饺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目前患者均日渐康复。据悉,这些饺子系同一中国厂商生产,由日本烟草公司(JT)的子公司JT食品(东京)进口。其后,日本当地检测部门称,在患者呕吐物和水饺包装袋中检测出了禁用农药甲胺磷。
消息传出,引起了日本社会对中国“毒水饺”的恐慌。至1月31日午前,已有494人提出健康损害申诉。负责进口这批水饺的日本JT食品公司开始召回相关食品,一些餐馆、学校甚至将中国产食品从货架上全部撤下。
2月1日,日本厚生劳动相舛添要一称:针对中国速冻水饺致人中毒事件,日本政府可能会采取禁止进口措施。不过日本厚生劳动省同时表示:并不是说中国食品的残留农药和添加违禁物的比例就比别国高。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则表示,今后将考虑如何进行中日政府间对话,查明原因并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中国产冷冻饺子致人中毒事件发生后,共同社于9日、10日通过电话进行了全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回答"今后将不买中国食品"的人达到75.9%;认为该事件中"日本政府没有尽到责任"的人达到51.1%。
针对是否买中国食品的提问,回答"此前买,今后也会买"的占21.6%,"此前有买,今后不会买"的占36.3%,而回答"此前从不买,今后也不会"的占39.6%。
以上数据显示,事件发生前买中国产食品的人占57.9%,事件后则急剧减少至21.6%。
这样的事件恰恰发生在距离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之前200多天,暴露出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自然不是小事。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2月13日表示,近来的中国水饺中毒事件不是因农药残留而引起的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是一起个案。这一事件与奥运食品没有任何关联。
魏传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因这一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是正常的,但是没有必要。从目前调查情况看,这一事件属于个案,不是食品安全体系的问题。中国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奥运食品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应该说,中国在应对这样国际化的危机处理还是理智与高效的,但在这背后说明了什么呢?
单纯11个人的自称就导致中国产食品在日本的餐馆、学校下架,就演变成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全面担心,就通过民意调查手段锁定负面影响“成果”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日本大米关上了大门并采用新的检疫制度,按照新的检疫标准,发现进口的日本大米中有日本特有的害虫。
将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我们还能够说什么呢!
贾春宝
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 地产电影的倡导者-CG产业的新生力量——盛世远景 www.gview.com.cn 品牌总监
• 首创“B 2 M”电子商务模式的芝麻客www.zhimake.com ,COO
• 电话:13269258122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