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河源市将网上信访资源进行整合,建成包括25个子信箱的“公仆信箱”系统,建成网络民情民意的回复评价系统,指派专人负责督办群众反映的问题,群众通过网络可以找到部门“一把手”反映问题。系统建成20余天来,已处理群众来信150多件。(2008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通于今年8月18日由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负责回复的“华哥信箱”,曾经名噪一时,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捧与热议。在此基础上,12月1日,河源整合原有的“华哥信箱”、“市长信箱”、部门信箱、行风政风信箱、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河源信访等信箱,增加了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高新区信箱,以及5县1区党政“一把手”信箱,形成包括25个子信箱的“公仆信箱”系统,可全面实现系统内信件的受理、批示、办理回复、跟踪督办、考核等环节的流转。“公仆信箱”,不但名字起得好,容易让群众接受和认同,而且多部门联合,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面的群众的网上信访需求,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使网络民声不再受“冷”。
应该说,随着电子政府、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在网上开通领导信箱、部门信箱,已经很普遍,也很正常。但是,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一些单位部门,开通了网上信箱后,仅仅是为了图一时热闹,或者是为了赶时髦,或者是迫于内外压力而不得不开,可是开了以后,领导者的热度却并长久,管理监督的机制并不长效,使得很多信箱开了关、关了开,断断续续、开开停停,对于网民的一些诉求、意见、建议等问之寥寥、复之寥寥,极大地挫伤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民声受阻、民意受堵、民怨沸腾。
其实,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方式很多,除了官民之间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外,书信、电话、信箱、论坛、博客,等等等等,尽管形式很多,但是如果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没有一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强烈意识,不能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不可能让各种民声通道热起来、通起来、畅起来。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少数官员,头脑中、行动上,不是时时处处考虑群众有什么需求、有什么意愿、有什么期盼,而仅仅考虑小团体,盘算“小九九”,一切以有利于个人出政绩、自己得升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导致工作重点偏离,工作中心偏移,工作方向偏轨。正因为如此,有些领导,仅对一些大项目、大工程、大事业感兴趣、投精力,而对老百姓柴米油盐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小情没兴趣、不上心、不用力。就像热线电话、领导信箱等开通以后,自己也很难得接上一回、开过一次,而基本上都是“安排”给了秘书代办、代劳,有的根本就是不闻不问。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的深入,群众意愿、民生诉求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尤其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党和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对于网络民意、网上民声不能不管、不得不问。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各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视、重视来自各个方面尤其是网上民声,并采取一切措施保障民声得到回应落实。要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要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从他们最怨的事改起、最盼的事抓好。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大的民主化。让网上网下的民声不再受“冷”,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开透明,利用一切可以公开的手段和渠道,将办理情况、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公开、公布、公示,一方面给群众一个交代和明白,另一方面也可以接受群众监督、举报,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得民心、更合民意、更顺民愿,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相关新闻:
广东河源“公仆信箱”网上联合接访
“公仆信箱”,让民声不再受“冷”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