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面临的困难与风险。。。
个人坚定看空,强烈建议割肉离场观望。春节后再进入。。原因如下:
12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外债处蔡秋生公开表示,截止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低于19000亿美元,为2003年12月份以来首次下降。
这意味着什么?资本外流还是出口骤减?对资本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昨日该消息刚一披露,股市立马出现暴跌,投资者持股信心明显受到影响资本流入变资本流出
从2003年底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增2067亿美元,年末达到6099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当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最近两年,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以及“金砖四国”的影响力,加上中国贸易顺差的加大,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持续增加,2008年11月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9万亿美元,是国际支付能力最强的国家。
支持2005年~2007年大牛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由此引发海外资本的持续流入,导致境内流动性大幅增加,从而刺激股市和楼市的井喷。
如今,外汇储备开始减少,是否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方向的改变?这是市场最担忧的问题。
担忧热钱出逃引发暴跌
自1664点反弹以来,沪指出现4.55%跌幅的情况实属少见,并且,这个下跌还伴随着昨天开始正式实施的利率下降政策利好。
事实上,不少分析人士也将市场的下跌与热钱的抽离、中国外汇储备5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相联系。
有分析认为,由于热钱数量庞大,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已经购买了各种美元资产,如果热钱集中撤出,中国势必要抛售美元资产冲抵热钱,而这又会造成美元资产的贬值,最终外汇储备“损失惨重”。
不过,市场人士对于这种判断表示否定。分析师文国庆研究发现,在过去5年的57个月里,中国每个月的外汇储备均处于净增加的状态,这种资金的流入主要是来自贸易顺差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文国庆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热钱总体数量有限,虽然在市场中有放大作用,但并不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问题是,如果这种增长的情况从现在开始逆转,会否出现市场担忧的“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引发资本市场再度崩盘”呢?
“表明外部环境更糟糕”
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刚刚也对有关国内热钱进行了追踪研究。他观察到,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4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呈现单月净增态势,有资金不断流入中国和国际原油市场,主要是为了寻找资金避风港。但从4月份之后,资金的内外流动幅度加大,但每到金融危机稍微稳定时,仍旧会有资金继续流入。
“去年7月份到今年6月份进入中国的资金就算什么也不干,放在银行里也会增值最少16%~17%,一是人民币升值了14~15个百分点,再加上商业银行的2个点的利差。”赵锡军告诉记者,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演绎,美联储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中已经对金融体系注资1900亿美元后,不少外资开始从中国撤离,但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本身——“金融机构出卖资产拯救自己”。
赵锡军表示,从统计数字看,即便到今年9月份,外汇储备仍旧呈现增长的态势,外汇储备减少只是“10月份单个月”的情况。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今年4月份以来,国际资本往来项目愈发活跃,与此前稳步增长情况很不一样,而这也和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流动性变紧,美国的商业银行出现亏损,“四处弄钱,弥补损失”有关。
赵锡军认为,近期出现的单月外汇储备下降表明外部情况有点糟糕,包括一部分此前进入中国的QFII也在撤出,这可能会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总体对A股的影响并不大。
相关阅读
叶檀:外汇储备下降 中国重蹈俄罗斯覆辙?
叶檀评论员
国家外管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外债处蔡秋生透露,中国外汇储备自2003年12月份以来首次下降,已经低于19000亿美元。
中国是否会重蹈俄罗斯覆辙?在石油价格大幅下挫之后,外资从俄罗斯撤走,卢布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俄罗斯央行12月22日再次扩大卢布兑美元/欧元一篮子货币的交易区间,允许卢布再贬值30-33.45戈比。这是卢布汇率本月以来的第6次贬值,从今年8月4日至今,卢布兑美元汇率已经贬值超过18%。
为了减少外资流出,增加创汇能力,我国外管局12月23日宣布,决定将一般企业出口货款预收汇比例从10%上调到25%,进口货款延期付汇比例从10%调整到25%;近日,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对于非正常撤离中国的外资,将跨国追究与诉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从上述细节可见,外资流出现象预期比较严重,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像坊间所传言的那样,仅仅属于汇率短期震荡。
为了减少外资流出,利率被作为重要砝码。央行从本月23日开始降低利率27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与美元之间保持利差,防止外资过度外流。现在中美之间利差在扩大,说明防止资本外流的成本在上升,人民币贬值预期更加浓厚。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22日含蓄地表达了货币政策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这对于分析判断经济金融形势,制定和落实各项金融政策增加了难度”。这显然暗指中国利率政策部分操纵在美联储手上。
利率政策从来不是支撑本币价值的良方。东南亚金融危机时,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时,泰国、印尼、俄罗斯等国,就将利率提升到吓人的程度,依然未能阻止本币贬值。只有改变经济预期才能提振本币,以高息延揽外汇无异于饮鸩止渴。利率政策已经打了东南亚各国一记响亮的耳光,难道我们还要胶柱鼓瑟,不顾国内经济现状,将外汇政策走向系于高息一身,等着挨另一个响亮的耳光?前两年,我们的低息政策未能阻止热钱流入;现在,我们的高息政策也不能阻止热钱流出。外资进入的理由只能是预期中国经济上升,资产品价格上涨。
如果扭曲汇率价格,将人民币价格维持在相对高位,意味着我国资产价格等继续被高估,为了回到本来价值,股市、楼市等资产品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只有跌出空间,才能吸引热钱回流。如周洛华先生所说,国际资金不会流入一个被人为高估的市场,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被低估的市场。
那些本币贬值国家的投资者已经纷纷抽资回国,最典型的是韩国投资者。在实行新劳动合同法后,由于成本提升,在山东的许多以制造为主的韩国企业连夜撤离我国;在韩元大幅贬值三成后,第二波撤离潮开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下挫,但与2005年相比,仍处于高位,韩国投资者率先获利了结,他们以一倍左右的收益退出高端房地产市场,结汇回到韩国后置产,趁房价低迷与韩元贬值,以往只能购买一套,现在可以购买两套住宅。一些韩国商人不讳言,等到中国房价大幅下跌,人民币贬值,到那时重新购置。如此巨大的套利空间,让热钱不外流都难。
如果说全国进入挤泡沫与去杠杆化时代,那么,人民币资产品价格下降就是特殊的去杠杆化表现方式。
我国面临的情况比俄罗斯严重。俄罗斯卢布因油价下跌而受困,但总有受惠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时,目前俄罗斯外储下降,同时印证现阶段美元对应的真实财富上升。而我国是资源匮乏国家,资源储备不足,需要依靠美元交换大宗商品;我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强国,相比而言,虽然贸易保持顺差,但进口急速下降说明我国“两头在外”的出口必然随之大幅下降。更困难的是,陷入困境的企业数量增加,也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导致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继续下降。
外汇储备是难以依恃的冰山,终有一天会在美元铸币税下融化,以前是日本,现在轮到中国。既然我国迟早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早调比迟调好,央行应该以坚决的降息拉升企业产值,政府有必要减税藏富于民于企,促进居民消费,政府撤除大部分市场藩篱,让民企带动消费与就业,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