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下一个新贵?


  谁将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下一个新贵?

  危机给我们造成困境,但也会给我们带来机遇。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也面临挑战,然而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危机带来的更多的将会是机遇。在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中,汽车业是制造业中遭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中国汽车业有望在这一轮危机过后走向世界。

  全球产业转移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一个趋势,工业在发达市场毫无疑问在加剧走向衰落,全球经济危机只是这个趋势加速的催化剂。比如,纺织业最早在欧美兴起,但是纺织工业早就大规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的纺织业已经基本绝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后期就开始主导纺织业的生产。

  全球几乎所以的制造业都在延续着这个轨迹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摩托车、造船、机床、工程机械,到今天的汽车,包括明天的航空制造,产业转移无法逆转,只是时间问题。无论是过去30年,还是未来30年,产业转移都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这一轮经济危机将加剧这个转移过程,全球制造业将快速让位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这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与中国上市公司在未来的增长动力所在

  在商业活动中,一个企业看似没有诚信其实并不是它想赖帐,而往往是企业的经营出现困境。2008125,本田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福井威夫在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公司正式退出F1赛事。当本田公司抛下车队于不顾之后,一项关于F1车队欠债行为的调查结果令人咋舌:现在剩余的9支车队中,有7个都是欠钱不还的 F1主流的汽车厂商车队均面临追债人日日提醒电话的困境,包括雷诺、宝马、法拉利和迈凯轮。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车公司的经营出现了困难,当本田公司放弃F1赛事的时候,人们肯定忽视了本田的经营亏损惨重,世界上经营状况良好的大牌汽车制造商已经不多了。即便是最守信用、财雄势厚,并一直以来扮演日本经济引擎角色的丰田汽车,其在2008年度下半年也很有可能出现赤字。世界汽车行业的冬天来了, 其实早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金融危机之前,大多数有些实力的汽车业制造企业就开始为应对高油价和环境恶化而大力研发新技术。

  当然,日子最难过的应是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它们面临资金缺乏和巨额债务而经营困难。在汽车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低迷环境下,在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一个企业能够全盘收购通用或者福特。虽然美国政府的融资计划能够暂时帮他们渡过难关,但这种救援只能称之为“苟延残喘”。既然国际汽车业界的重组困难重重,汽车业巨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减产、裁员、资产冻结……。

  在这种情况下,战略重组困难之大,以至于没人愿意再去争夺重组主导权。既然采取战略性重组的难度很大,出售品牌也许是缓解燃眉之急的一种手段。在三大巨头整改计划中:通用计划出售旗下“萨博”、“庞蒂克”和“土星”品牌;福田也有意出售瑞典高级汽车品牌“沃尔沃”; 克莱斯勒公司的大股东、美国投资基金泽普世也表示肯定会出售“道奇”和“吉普”两品牌。

  既然这样,在全球范围内最有可能展开品牌收购的毫无疑问的应是中国与印度的汽车企业,今年3月福特还将旗下豪华汽车品牌“捷豹”和“路虎”出售给了印度塔塔汽车公司。中国的汽车也许也会很快参与到全球品牌的收购中去,比如奇瑞、长安汽车。我们相信参与国际品牌收购的动作会越来越频繁,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全球产业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中国企业会从此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尽管这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会给我们在经济上带来短暂的压力,然而它会给发达市场的汽车业带来致命打击,中国汽车制造业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则在危机过后的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制造业将有望走向世界霸主地位。

  (本文谢绝网络转载引用)

  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