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局长抽1500元一条的香烟看拉动消费的荒谬
宋公明
近几天,网上疯传着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抽1500元一条极品香烟的照片,进而又发现周局长手腕上戴的是一款价值十万元的“江诗丹顿”名表。很多人从“生活的常理”和经验推断,该局长一定是个贪官。
在下有个老毛病,就是“红眼病”,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每每看到忽然发达起来的阔人,心理总是想,这家伙的钱准不是好来的,还不知道走的什么歪门邪道呢;看到台上坐的官员,心里总是嘀咕着:哼,一看就是贪官,神气什么,早晚得进去;看到当红的明星,也会很不屑地说:就这水平,准是潜规则上去的。等等。当然,在下的这种毛病,只敢在家里发作。现在看到网上对周局长的非难,不由得也有点幸灾乐祸:哈哈,这家伙恐怕要倒霉了也。
不过话又说回来,根据以往的经验,就凭这个照片和网上的鼓噪,是很难搬倒周局长的。例如那个“史上最牛”的县委书记,从北京荣归时,竟然组织全县党政军民学各界人马一齐出动夹道欢迎,照片也在网上流传过一阵子。可是人家不是照样当官过得好好的吗?周局长抽1500元一条的香烟,戴十万元的手表,并不能证明他就一定是贪官。人家有可能是子女孝敬的,是老丈人赠送的,夫人挣来的,等等,总之,没有证据,纪检和反贪局也无可奈何。所以现在就幸灾乐祸,为时过早。
能不能找到证据,是纪检和反贪局这些专门机关的事,我等小民看着心里不服也只能干着急,一点用也没有。从另一个角度看,周局长抽名烟,戴名表,似乎还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不是要拉动消费吗?这1500元一条的香烟,十万元一块的手表,靠谁来消费?就算是按人头发钱,像我等这样的穷鬼也不会去看一眼的。没有千千万万的周局长们,怎么能拉动消费呢?
由此说到拉动消费,不知这些经济学家长的是什么脑袋,怎么想得出来的?消费能人为地拉动吗?有的商店门口倒是站着门童,那也不能把顾客硬拉进去吧?小姐拉客,也得人家愿吧?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成夫妻。消费水平能硬拉吗?
说到消费,是分类型的,有集团消费和个人消费。集团消费中有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福利设施建设。例如国防,要不要造航母,要不要更新军队的装备,这要从战略上考虑,分析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不能从拉动经济上考虑。当年饿着肚子也要搞两弹一星,就不是从经济上考虑的。国家的交通大动脉,能源基地,农田水利等等,也都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恐怕不能单纯从拉动经济上考虑吧?
集团消费的另一方面,是行政开支,包括国家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办公设施及开支。例如办公楼,车辆,通讯设备,等等。大建楼堂馆所,大量配备小车、电脑、手机,并不断更新,再加上公款旅游,公款出国,公款培训,公款吃喝,确实可以拉动消费。但是如果脱离了需要,脱离了国情,脱离了群众,滋长了腐败,这种过消度的畸形的消费对社会的安定和对政权的稳固又有什么好处呢?
说到个人消费,也是分层次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必然要以客观需要为基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教育就业这类基本消费是不可避免的。这类消费不是拉动问题,而是能不能满足的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消费不能满足,或者虽能满足但不能稳定,那么人们就无法追求更高档的消费。对于广大中低收入的人群来说,他们没有钱,即使有点钱也得存着以备万一,怎么敢去追求奢侈消费呢? 一辈子只结一次婚,一双皮鞋穿十年或更长,一年也不下一次馆子,买不起房子,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稳定,打死他也不会去买1500元一条的香烟,做梦也想不到五星级宾馆是什么样子吧?你让这些人怎么拉动消费?即使是按人头发钱,人家也不会领情,更不会去买高档商品,顶多就是给孩子买件衣服或是买点肉吃吃而已吧,要买房子仍然是天方夜谭。
那么要维持高房价,要拉动汽车餐饮旅游运输美容以及奢侈品的消费,靠谁呢?恐怕只有靠周局长们,靠私营老板们。只有他们才需要买别墅,乘飞机,住星级宾馆,吃馆子,抽名烟,喝名酒洋酒,穿屁儿卡档,打高尔富,包二奶,等等。不是有县委书记死在高尔富球场吗?不是有官员醉死在酒店里吗?不是有官员裸死在小汽车里吗?所以,中国的经济之所以高速发展,GDP之所以如此之高,第三产业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可以说这些人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还有另一类消费需求,就是投资性或投机性的消费,例如炒股,购买彩票,炒房,炒黄金,炒期货,炒文物骨董,等等。这类消费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保值和赚钱。例如买了房子不住,而是用来倒手赚钱。这类消费希望价格不断上涨才好。如果价格下跌,资金链就可能断裂。例如房价,一旦下跌,就可能断供,问题就大了。所以房价必须要死保。周局长们不让房子降价,也是有苦衷的。
那么很显然,笼统的说什么拉动消费,实在是一笔糊涂帐,荒谬得很。社会上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哪些已经满足了,哪些还有欠缺,哪些已经过剩了,总要有个谱吧?漫天撤钱就能拉动消费吗?那还要经济学家干嘛?百姓现在最大的需求是什么?还不是就业,医疗,住房,上学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吗?百姓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不就是盼望早日从新的三座大山下解放出来了吗?就这点需求,为何就总是不能满足呢?而投机性的需求,奢侈性的需求,则是无止境的。对这些需求特别是那些畸形的过渡的需求,不是满足的问题,更不是拉动的问题,而是如何抑制如何调控的问题。
多年以来,腐败与奢侈共舞,投机伴价格齐飞。表面上看,经济在高速发展,实际上却暗藏着深重的危机。现在危机终于暴发了,那些控制了话语权出了这么年馊主意的所谓经济学家,不仅没有给国人一个交待,竟然又开出个拉动消费的药方来继续糊弄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
周局长抽1500元一条的香烟,戴十万元的手表,也有好的一面。好就好在让我们看到了腐败与畸形经济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畸型经济产生的原因,让我们看到了拉动消费的动力所在,也就明白了拉动消费的荒谬。如果按照拉动消费的药方抓药治病,那么就要继续允许和容忍腐败的存在,就要依靠周局长们继续奢侈消费畸形消费,就要对周局长们的奢侈畸形消费大加鼓励和赞赏。否则,就只能对拉动消费的药方另加审视,看看它是不是一付对症的药,是不是一付毒药。美国经济危机的前车之鉴,我们为何不对照一下?为何就不能听一听人民大众的呼声?中国的经济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到了崩溃的边缘?谁应当为此负责?如果承认民众有知情权,就应当如实告诉大家,并且发动群众按照科学发展观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让大家团结一心共渡时艰。如果病急乱投医,继续听那些呆子学者和流氓精英的馊主意,那就让你们折腾去吧,只怕国家折腾不起了也。
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