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对一种新的商品销售方式—车销,是越来越熟悉了。夏季,车销户拉着西瓜满街跑;秋季,一车车的桔子随车行。车销户或是把车停在人来人往的街口上,或是把车停在人流密集的马路边,或是把车停在入住率较高的小区门口。销售方式很简单,一辆小卡车,既是储藏室,又是销售柜,车停好后,把车斗的后挡板放下来,或是后挡板再加一侧挡板放下来,就成了流动的车销摊了。车上放台电子称,车销员们就开始吆喝着卖货了。我看到的车销,大多都是卖土特产的,以卖水果的最多。
前天,我在我们小区门口,看到了一个卖红薯的车销户。车上摞着用网兜装好的一袋一袋的红薯,走近了看,是那种深紫色皮的红薯。销售人员说,这红薯是山东产的,每袋里红薯份量的多少并不绝对一样:喜欢细小红薯的人多,一袋就轻点儿;喜欢粗大红薯的人少,一袋就重点儿。总之,这一袋红薯的量,在15-20斤之间,10元钱一袋。我正犹豫着呢,一个老太过来了,没问什么,就要了两袋红薯。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老太:“这红薯好吃吗?”买那么大一包,不好吃不就浪费了吗?老太挺热情地给我说,这个车销户前面已经来过一次了,她试着买了一袋,吃吃觉得挺好吃的,全家人都抢着吃,很快也就吃完了,所以,这次看到他们又来了,就再来买两袋。我觉得人们觉得好吃的东西,一般都差不多的,我就也买了一袋。回来用微波炉转熟,果然很好吃,芯子是南瓜色的,很甜、很香糯。
这车销的事看得多了,我也就有了一些看法:
一、我觉得车销不仅是开着车流动着卖东西,和固定店摊相比,一个动一个静那么简单的事。我从现在越来越多见的车销队伍中,看到了一种日趋成熟的商业形态,它和我们早已很熟悉了的副食品市场卖东西不一样,它卖的东西,没有那么丰富,品种往往比较单一,但很方便,可以在家门口买,省得买了太重的东西,比如像西瓜和红薯这样的东西,远了不好提回去。它也不像我们现在越来越习惯了的大卖场买东西,比起大卖场普遍的代销方式来,它更像是直销,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而它自己,除了方便消费者送货到家,和直销的价廉物美两个特点之外,还有一个销售特点,那就是薄利多销。因此,
二、我觉得车销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营销方式。它可以做的生意,也不仅仅限于土特产,很多东西,只要是可以在露天地里敞开了卖的东西,比如不需要低温保鲜的东西和没有露天地里污染问题的东西等,我看都可以加入车销的行列。当然,有些东西是不适合车销的,尤其是大卖场里的冷冻食品、熟食制品等,敞开的车销就没有优势了。人们往往只需要零星买点的东西,也不适合车销,比如买新鲜蔬菜,可能到附近的小菜场去算买算吃,更新鲜、也更经济实惠,如果一次买一大包放在那儿,反而成了负担和累赘了。所以,我一方面看好车销这种日益壮大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我又不觉得哪种商业形态会一枝独秀;我觉得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应该是多样性的选择,大卖场、副食品市场、便利店、连锁店和零星小店,加上车销和地摊,都各有各的优点、缺点和特点,各有各的擅长和缺陷,各有各的客户和选择。
三、对于车销,我觉得还有三个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一是如何对车销进行管理,车销户停车的位置应以不妨碍公共交通为前提;二是,国家应该考虑制订相关的法规,来规范车销的形式和内容,以及确定归口管理的部门等等;三是,车销和其它销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税收问题,不管是现实当中的店销、车销、摊销,还是虚拟空间的网销、直销,只要是销了,有了营业收入,从理论上来说都应该交税,否则,各种销之间就不是公平竞争了。销售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了营业收入就应该交税的总体思路是不能改变的;至于怎么交税,还需要有税收方面的法律条文来配套。
一种现象刚刚出来,总是有不完善的地方的,但是,它的存在也说明它有一定的社会需要。我对车销并没有太深的研究,只是想给与此相关的各级管理者和各行专家们提个醒:车销的现象越来越凸显出来了,我们的法律和管理可不要滞后哟!
海涌时评:营销家族车销来!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