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特有的由民主到集权的演变机理
赵伯平
郭沫若先生在他的《甲申三百年祭》中,曾有一段记述李自成作风民主的文字:“他(指李自成)很能纳人善言,而且平常所采取的还是民主式的合议制。《北略》卷二十载‘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共谋之。’”
我自然不怀疑此类史料的真实性,因为它符合了一般的人情世故。马上打天下年代的李自成经常会面临凶多吉少的险恶形势,前有官兵挡道,后有友军追赶,一旁还有虎视眈眈的清兵伺机而上,躲不完的明枪暗箭,避不尽的腥风血雨,要钱没钱,要官没官。各路英雄豪杰和一帮子难兄难弟凭什么提着脑袋跟着他?还不全为一个指望,指望着革命成功后能跟着他图个出身,捞个功名,搏得个一官半职,也好回家去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因而,那种情境下的李自成,如果连基本的礼贤下士,从善如流,身先士卒,同甘共苦都做不到,弟兄们还能指望什么?还不如趁早另投明主,远走高飞。如此,他又拿什么去趋利避害,化险为利,克敌制胜?所以,不单是李自成,刘邦、朱元璋、洪秀全等人,甚至只要在中国历史上弄出点规模气象的农民,都有过博采众长,兼听则明的事业成长期。
问题不在处于事业成长期的李自成们有没有民主的作风,而在于进入事业成熟期后的他们为何不能将民主的作风进行到底?
我上穷秦汉下明清,蓦然回首,原来竟在中国社会特有的从民主到集权的演变机理!
我们另举虚拟的集刘邦、朱元璋、洪秀全、李自成之大成的农民领袖王自成为例:他因为生而知之,或失败后痛定思痛而知之,较之其他的竞争对手更能笼络人才,更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所以,上下同欲,众志成城,渐渐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以至于后来捷报频传,胜利的消息一个挨着一个。
一个挨着一个的胜利,如果是放在法治传统悠久的社会,虽然也能为领导人赢得巨大的尊重和自我实现,但决不能让他因之而成神成圣。再辉煌的战绩,哪怕是货真价实的百战百胜,在法治社会看来都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不但不能代表未来,而且按照法治社会的领导周期理论,越是百战百胜的领导人,到后来越是有必要下课。法治社会推崇法,不推崇人,人永远不能高于法,人如果比法高,法治的根基就会动摇。
一个挨着一个的胜利,现在是放在人治文化源远的中国社会,王自成赢得的就不止是巨大的尊重和自我实现,并且还有非同凡响的神圣。中国人治文化推崇人,虽然也讲法,但更强调人,并且讲法在喑处,强调人在明处。中国人治文化强调的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凡人,凡人没有充分的理由让天下苍生无条件的服从于他,而是高高在上的完人、神圣。神圣一贯正确,从来正确,一句顶一万句;神圣垄断着真理,真理在神圣手中;在神圣面前,天下苍生只有顶礼膜拜的份,没有独立思考和怀疑的份。
如果说处于事业成长期的王自成,尚且由于不时的挫折失利,其个人的品德能力要受到将士们的考量,而不具备成神成圣的条件,那么当一个挨着一个的胜利纷至沓来的时候,则万事俱备,只待与中国人治文化一拍即合了。
而中国人治文化的嗅觉也着实灵敏,手段也着实了得,一方面它总能在适当的时机,加工创作出适当的故事民谣,把全起义军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在适当的领袖王自成身上。
“按王伟人提出的方针办,起义军就不断的从成功走向成功;中途背离了他的路线,失败的厄运则如影随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反复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了王伟人的领导,我们起义军的事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王伟人用兵如神、神机妙算、神鬼莫测、战无不胜、横扫千军卷如席、试看天下谁能敌?”
“王伟人根红苗正、少有大志、英雄自古出少年呀……,王伟人公而忘私、舍己救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鞠躬尽瘁、扶老携幼、古道热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六亲不认、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噢!”
另一方面它还能拿出适当的办法,将一切不能和适当的王伟人保持高度一致的不识时务分子,排除在起义军的阵营之外。
张参军因为上个月在公开场合,发表了几句有违王伟人重要指示精神的讲话,这个月便以身体不适为名淡出了核心参谋层。
王将军由于两天前在内部座谈会上,一不小心说出了王伟人当年折戟沉沙的真相,今天上午就被调离原岗位另有任用。
故事越传越多,民谣越传越神,思想越来越统一,队伍越来越纯洁。如此,用不了多久,原来有着七情六欲,血肉丰满的凡人王自成真的就成了无欲无求,刀枪不入的神圣王伟人。
王自成成神了,以往那种“王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共谋之”的情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班峨冠博带的文臣武将,毕恭毕敬地紧密团结在以神圣王伟人为核心的新王朝周围,除了举双手赞成,就是全体一致鼓掌通过。
刚开始走上神坛的王自成或是出于觉悟,或是出于习惯,偶尔也会诚恳地要求老伙计们一如既往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勇于指出自己的不足。可不知为什么,每逢这种场合,老伙计们要么推聋装哑,要么顾左右而言他,实在被逼无奈时,也不过重弹一句“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龙体”的老调。后来王自成又试了几次,眼看仍无大的改观,就不再坚持,内心寻思着:“这般光景,想不搞一言堂,想不一个人说了算都不可能了。”再后来,也就泰然自若,心安理得了。
王自成从民主到集权的演变由此划上句号。
赵伯平简介:独立思想者,主张传统文化糟粕乃中国企业病根的第一人。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管理进化的一揽子研究,先后出版过的著作和培训光盘有《中国企业的病根子》(名列“2006年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的十本团购图书”之一)、《三阶梯管理》、《以权威破除权威》、《老调新谈》,业已形成一个从中国企业的病理分析、到管理模型设计、到可供操作的变革路线图,首尾一贯,环环相扣的完整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