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明年6月商用太迟



TD打响了奥运牌

  TD-SCDMA从2008年4月1日起在我国十城市有TD试商用,特别是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于6月10日召开TD“八老”会议上明确:具有超强实力的中移动专搞TD,并说TD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还要求中国移动尽快拟订TD大规模商用的建设计划。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响应这一号召,表态责无旁贷地要千方百计搞好TD。自此之后,着实形成了一个TD高潮。首先是在造势上,中央及地方电台以及平面媒体都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并加大了TD试商用的力度,中移动在招标6万部TD终端之后紧接着4万部TD/CMMB电视手机招标结果也尘埃落定。新的TD手机可以在全国众多城市随时随地收看7套免费高清晰电视节目,包括CCTV奥运频道节目。另外,还将有2万部TD终端用来向到北京的外国游客提供租机服务。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借奥运东风,扩大对中外人士的影响。 

  为确保3G网络的可靠性,中国移动特增设了网点并进行了优化,他们还派出约400名运营人员一道就北京城内分布的2300多个室外站点和1200多个室内站点,包括60多个竞赛场馆、100多个协议酒店,以及机场、政府办公楼、移动大楼等重要场所,对奥运期间的TD业务正常运转进行服务保障和实时监控等工作。中兴公司也派出1200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建设,如果加上研发、物流等环节的辅助、后备人员,中兴此次投入奥运通信保障的人员多达5000多人。  

  由于抓住了奧运这一契机,不仅向全世界兑现完成了申办奥运时承诺的要使用3G服务,而且还首次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商用。另一方面也证实了TD是一个行之有效的3G系统,特别是可视电话及手机电视是3G首先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亮点,这是2G时代无法实现的。同时中国移动还马不停蹄地将10个城市通过软件全部升级到HSDPA,即从原3G规定的384kbit/s传输速率提升到最高速率可达2.8Mbit/s。比起2.75G的EDGE增速十余倍。将这种HSDPA数据卡挿入笔记本电脑,它的上网速度就与接宽带线上网差不多,还摆脱了接网线的约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松上网,致使这种数据卡一度曾处于脱销的状态。而下一步将使带有此功能的手机也可以达到这样的速度,以满足高端用户的要求。原先2G时需要10分钟左右才能下载一张约4MB图片或一首歌曲,现在1分钟不到就下载完了。这使得观看手机电视或其他流媒体就显得十分流畅了。当然它优于2G的功能还远不只这些。

  常听人说,我们TD比WCDMA起步晚了8年,但通过努力目前已达到与WCDMA齐头并进的水平,显示了后发的优势,关键是有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及基本实力。这样的事例在科学史上是累见不鲜的。

  TD开始试商用初期出现的一些毛病如接通率,马赛克、掉线等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不断地加以克服,直到奥运会前夕,用户满意度逐步提高,以致完全满足了奥运对通信的要求,从而为科技奥运增光添彩。可以说TD的奥运牌是打响了!用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的一句话来摡括:TD可以打85 ~ 90分,比起在日本刚实行3G时好多了。当然仍会遗留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只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既包括了中国移动、大唐、中兴等第一线的科技人员日以继夜的工作,也包括了有志之士的呼吁和政府的果断决策,以及这一大系统工程内各子系统的协调配合。

  正由于通过各方的努力,打响了奥运这张牌,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对TD的信心和决心,也结束了国外厂商观望和疑虑的态度,爱立信、摩托罗拉、LG、诺基亚等国际巨头也纷纷加入到TD的行列,韩国三星一贯积极,除它的TD手机己经直接服务于奥运外,他们还专门研制了具有触摸屏的高端机型SGH-i688手机来参加第二批TD终端招标。

  TD不只是一个国内实行的3G标准,而且是开放性的国际标准之一,欢迎国际厂商的加入,共同促进TD的发展而获得各自应得的利益。我国的“TD-SCDMA技术论坛”组织就是为此目的而设立的,国内外相关厂商约200余家均已参加。新近又传来TD已走向欧州的好消息,中国普天宣布在意大利承建的欧洲第一个TD-SCDMA商用网络于9月12日顺利建成。高质高效地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顺利实现R4及HSDPA等数据业务的开通。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普天TD设备及数据卡产品凭借其高集成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灵活性得到意大利MYWAVE公司充分的肯定和好评。

  TD二期建网中的惊喜和隐忧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回顾历史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人们常说TD起步太晚,其实我国提出TD标准并不晚,1998年就已向国际电联(ITU)提出申请,1999年即已批准成为3G国际标准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对TD的决策长期犹豫不决,使TD产业化动手得晚了点。2004年6月我国宣布TD-SCDMA手机测试取得成功,并曾承诺于2005年6月投入商用,那么到奥运期间TD将是一个相当完美的系统,TD手机数量及品种会比现在多得多,用户数应有200万的样子(现在全部计入,包括数据卡在内也就20多万部),这样现场观看奥运会的人就可以和场外的TD拥有者沟通、互动,而能共同欣赏每一个精彩时刻,真正实现“要惠及百姓”的目标。如果是按照上述进程行事,那给TD的评分就可能在95分以上了,好影响的正反馈会迅速扩大,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个待购TD手机的高潮也可想而知。

  由于TD在试商用及奥运期间取得成功,紧接着中国移动提交了TD-SCDMA二期建网方案,建网规模为28个城市,主要覆盖一些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正式下文批准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TD-SCDMA试商用)。目前中国移动已与设备商展开全面沟通。

  但在惊喜的同时也令人有些隐忧,一是提出的TD第二期建设计划,只有28个城市,没有想象的那样会全面铺开;二是总共只有2.4万个基站的规模,平均每个城市也就1000个左右的基站,比2007年的8个城市1.5万个基站的规模扩大不到一倍,在这些新建站的城市中将可能重蹈原8城市初期建网的问题,不利于用户市场的发展。

  那么,一个城市究竟要建多少站才合理呢?这次10城市试商用的建站及优化经验已给出了答案,就是要建和2G数量差不多的基站才能基本满足要求。这段时间的建站、优化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应该一次就基本到位。

  新近又传来消息,还得等明年6月份TD才能在38个城市大规模商用,我觉得太迟了一点,又将重复上述起步太晚的错误。再看看国内其他的两个竞争对手。中国联通9月26日已启动WCDMA的招标,虽然启动时间最晚,但规模不小。据中国联通内部人士透露,3G投资也在1000亿元以上。WCDMA招标范围多达200多城市(是TD的5倍还多),规模接近7万个基站(是TD的3倍)。而中国电信计划未来3年投资800亿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晓初在业绩报告会上表示,公司有信心成为国内首个推出3G服务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若监管机构正式发牌,集团可在一个月内提供相关3G服务。首阶段将在80个城市推出3G服务。”请注意中国电信所推出的也不是TD,而是CDMA2000(准确地说是EV-DO准3G)。行文至此,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这样一幅画,在竞争激烈的赛马场上,有一个骑手(TD)落在后面,不紧不慢地哼唱着马玉涛的歌:“马儿呀!你慢些跑!慢些跑呀!”,这正是笔者的忧虑。

  TD /GSM互操作及优惠套餐

  虽然有人嫌中国移动对TD的布局够不上大手笔,行动的步伐也太慢,但最近试行的TD /GSM互操作及优惠套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低资费为0.11元/分钟,已经与现行的固话和小灵通价格持平,深受大众的喜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TD套餐本属于企业行为,从来都是企业自己公布,而此次居然破天荒地由工信部透露,除了说明政府推行TD的决心之外,还等于是由政府出面承诺了向消费者提供实惠。

  由于GSM是全国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网,且我国已有13年的建网经验,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应发挥它的作用,所以采用TD-SCDMA/GSM双模手机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有的TD手机实现这种切换功能还不十分灵验,一旦切换过去就回不来,需要先关机一下重开才行,但这只是具体的技术问题,是不难克服的。还有就是号码携帶问题,也不是一个很难的技术问题,但却给消费者带来很多的方便。单向收费也类似,会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小灵通就在这方面占到不少便宜。诸如此类的一些具体的运营问题,相信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的能力是能够很好地解决的。

  自主创新靠的是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自强不息的拼搏,我国也造就了一批在通信世界排行榜上占有不低名次的企业。例如中国移动、大唐、华为、中兴等企业。先看华为,它在2007年国际专利申请数达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四位,华为也成为GSM全球市场前三位的供应商。再看看中兴,1985年中兴通讯成立。2005年,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惟一的IT和通信制造企业率先入选全球“IT 百强”并为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运营商提供设备和终端,手机累计销量突破1亿部,5年后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名。今年9月25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支持HSDPA功能的TD高端智能手机U990硏制成功。大唐是TD-SCDMA的创始者,并在接近4G的TD-LTE有成套的独立硏究成果。作为著名的通信运营商,中移动除建有世界第一大网GSM之外,己不是“日进斗金”而是破历史记录的每日盈利3亿元人民币,而且在刚刚揭晓的2008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简称DJSI)榜中,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公司,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领跑企业之一。在我国通信领域业已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产业链。

  例如,当正在为TD基站选址感到困扰时,中国普天及鼎桥等宣布,已研发成功紧凑型BBU(基带部分),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支持壁挂及19寸机柜安装方式,这样将极大节省TD基站占地问题。紧接着他们又推出紧凑型RRU(射频部分)+双极化天线,可使设备承重减少54%以上。其与BBU组成了分布式基站使系统具有容量大、集成度高、组网灵活等特点。曾被人讽刺像门板那样大的智能天线已做得很轻巧并能隐藏得不太被人发觉。目前中兴针对着7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只有30%的发生在室外这一特殊问题,又硏制出一种名为HSPA MX倍速技术的室内覆盖技术。这一技术对频率的利用率非常高,打破了TD在未来的数据业务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瓶颈,实现了业务用户间的无线码道资源重用;在1.6兆的频谱带宽上HSDPA是2.8兆,采用了MX技术之后,室内可以提高到5.6兆,解决了室内容量不足的难题。这项技术对网络和终端不会有影响,因在网络上面,整体网络只需要通过软件升级就可以了,不需要硬件改动。而MX技术又不改变空口协议,意味着终端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社会需要会激发出新技术的产生,而掌控着新技术的人,会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当电信重组赋于了电信产业一次百年难遇持续崛起的机会时,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会激发出一种特有的激情来将这一事业带到成功的顶峯。在这里金牌的夺得者不只是少数的几个人,而是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及其领军人物。

  网络规划及演进

  这里再谈谈有关TD网络未来的规划及演进问题。既然时代的潮流是从2G走向3G而且会继续前行演进到4G,但却不会从2G直接一蹴而就抵达4G,故不能无所作为地静等4G的到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不支持TD壮大4G也将丢失!”所以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制造厂、终端生产厂家,也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应毫不犹豫地抓住这条主线,蓄积力量,施展拳脚。

  纵观国际上的3G发展,也很难见到在3G已成为主流技术时,还会大力发展原有的行将淘汰的2G,看看3G发展得更早和更好的日本和韩国就可更清楚地看出这种趋势。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表示,将从11月30日起,其基于PDC的2G服务,即mova,将停止接受新客户,并以优惠政策鼓励客户向3G转移。竞争对手软银也将于2010年3月底关闭2G网络,以全力发展3G服务。

  所以当务之急应重拳出击在3G身上,2G只需做一些填平补齐的工作,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影响甚至妨碍到新生代的发展。我常为这样的问题困惑:为了扩大用户,在尚未建2G或2G容量不够的地方,为什么不直接就建TD网?免得将来还得倒腾一次手脚再升到3G。如果说建3G网比建2G网要贵得多,这种不得己的做法还情有可原,但经过调硏,建TD网反而比2G网便宜,而且还不只便宜一点。在提供同等能力的条件下,TD室外基站费用不到EDGE(2.75G)的1/3,室内基站费用不到EDGE的1/5。而EDGE的速率约为200kbit/s的样子,而TD-SCDMA规定的速率为384kbit/s,不是一开始就几乎快了一倍吗?何况它还可以不要再动硬件就可用软件升级至HSDPA,其最高速率可达2.8Mbit/s,几乎比EDGE高14倍还多,从网上搜索到的数据对TD的投资总计只有300亿元,而对EDGE的投资高达1600亿元,是3G投资的5倍多。即使新近的数据说第二期对TD的投资由150亿增加到300亿元,加起来也就450亿元,仍不到2G投资的3.5分之一,但愿网上的数据是下真实的,否则真让人难以理解的。

  现在再讨论一下TD的演进问题。既然TD可以在原有硬件的基础上用软件直接升级为HSDPA,即俗称的3.5G,就最好以此作为基点或出发点(当时ITU未估计到科学进展会这么快,传输速度标准384kbit/s确实订低了点,允许移动的速度也患了同样的毛病,规定最高速度为120km/h。事实上我国TD手机在磁悬浮列车速度上升为320km/h时的仍能够通信)。因为我们在10个试商用城市中已做到了这一点。它的2.8Mbit/s的下载速率足以满足3G时代极大多数人的要求,并会稳定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应先作为重点使其达到相当成熟,积累丰富经验,至少应达到类似今日GSM的程度,然后当大多数人不再满足当前这种3G的传输速率而盼望有峰值速率达到100Mbit/s的数据传输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实现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计划的目的了。也就是说具有市场需要时,才能实现这种升级。因为从2.8Mbit/s至100Mbit/s是一个巨大的台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飞跃,并且还要求具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以保护现有的投资。这一新的系统也有人称之为3.9G,即离4G只有一步之遥的意思。有人估计这一过程至少需要10年时间。目前对LTE的硏发只能是作为一种技术储备,产业化尚需时日,而不应作为目前实施的重点。所幸我国大唐、中兴、华为等企业在这方面都取得一些卓越的成果,有较好的技术储备。我国走的是时分双工(TDD)的路线,这是沿着原来TD(时分)路线演进的结果,而欧美的是频分双工(FDD),也是沿着它们原有的FD(频分)路线演进而来,根据系统论的“等终极原理”它们可以经过不同路线而达到同一目的,正如彩色电视总共有三种制式都能达到同一目的一样。至于说这两种制式是否能在国际电联的撮合下融合成一种制式还很难说,万一合不到一起,我们也可以“走自己的路”!

  丁守谦,1930年3月生,汉族,湖南省攸县人。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南开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科学系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评委及首任北京分会理事长,现为SID终身会员;任第四、五、六、七届亚洲显示会议(ASID)副主席、程序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