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就食品添加剂问题答《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1、据南方日报,三聚氰胺参加饲料是内"公开的秘密"。我们觉得这一方面是由于对三聚氰胺危害的认知的缺陷,一方面也是由于监管缺位或不到位造成的机会主义空间,结合您了解到情况,请问您怎么看。

  即使以前没有意识到三聚氰胺的危害,但也应该知道三聚氰胺对人、畜都没有营养价值,只是为了骗过仪器的检测而添加,所以这仍然是为了牟利而有意造假。既然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质检部门就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质检部门没有履行其职责,甚至成为不良企业的同党。所以这个事件的主要责任应该在质检部门。

  2、目前,从动物饲料、到餐桌的食物,整个食品工业在大量使用添加剂,比如,日本"添加剂之神"安部司的故事令人回味,从科学角度,如何看待从饲料到食品的添加剂,其危害或风险是否已得到恰当的对待?

  我没有看过安部司的书,但所谓“食品添加剂之神”的说法是他自己吹的,据日本专家松永和纪的揭露,“在食品添加剂行业以及日本的食品卫生业界并没有人知道这位安部司先生”。所以安部司对合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的批评未必可靠。合法添加剂都做过实验,经过风险评估,适量添加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长期食用的后果未必都已明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有些已知有较大危害的,应该及时禁止使用,改用毒性小或无无毒的新一代添加剂。例如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这些合成色素因为可能是致癌物,早已被美国禁止使用,又由于日落黄、喹啉黄、酸性红、诱惑红、柠檬黄、胭脂红这六种色素被发现能导致儿童活动过度,英国政府建议企业不要再用。但这些色素中国都还在合法使用。

  3、对于饲料添加剂,国家已颁布有添加剂目录,从科学认知度角度,这是否就意味着目录内的添加剂就是无害的?

  饲料添加剂目录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属于营养素,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像防腐剂、防霉剂、酸化剂、着色剂、粘结剂、调味剂、香料等并非营养素,对身体并无益处,如果过量使用会有害,有的即使是适量使用也可能有不良反应,应该控制使用。只不过对饲料而言,其标准不必像食品那样严格。

  4、饲料和食品添加剂,已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如何平衡其经济效益与潜在的风险?

  我们应该把非法和合法的添加剂区别对待,不能因为非法添加剂事件而祸及合法添加剂。像三聚氰胺这样的属于非法添加,并无哪个国家批准使用。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也不可过量添加。有些添加剂很有必要,例如防腐剂,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但是也有的并无太大的必要,例如色素,只是为了好看,并无其他任何益处,反而可能有害,应该更严格地限制其使用。添加剂的毒性大小各不相同,有的是十分安全的。例如山梨酸做为防腐剂使用,十分安全,目前无不良反应的报道,但是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国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宁愿使用毒性较大的亚硝酸钠、苯甲酸等防腐剂,对这种情形,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推广无害的添加剂。

  5、从毒牛奶,到毒饲料,再到……,中国的食品危机的源头到底在哪里,您如何看,如何建言?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不是靠一两场运动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工程。政府方面应该改进国家标准,尽量避免漏洞,例如食品蛋白质检测标准存在漏洞,所以才出现用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这个漏洞其实很容易堵住。同时也应该加强执法。新闻媒体应该加强舆论监督。消费者则应该多掌握科学知识,理性消费。有的非法添加剂的使用,像那些用于漂白、着色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美观的心理。如果我们知道那些白净、色泽艳丽的食品很可能都是用非法添加剂处理过的,避免购买,那么这种非法添加剂就没了市场。消费者还应该有知情权,应要求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明确的标明。使用了色素、香料的食品应该在成分、配料表中明确地标出其成分,而不能像国内那样以“食用色素、食用香料”含糊过去,因为不同的食用色素、食用香料有不同的毒性,不能一概而论。

 

评论请去:

http://www.xys-reader.org/blogs/fangzhouzi/?p=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