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项目启动中需要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机会
李华新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并逐渐波及到我国经济,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深入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在高密度的调研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温家宝总理近日又专程奔赴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给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珠三角地区“打气、加油、鼓劲”。
面对金融风暴的来临,最直接受到冲击的农民工,现在纷纷开始从南方返乡,这样的一个信号说明,南方的一些中小企业的确是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现在南方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外贸企业,已经有了关闭的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家底最薄弱、生命力最脆弱的群体——中小企业身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http://www.cyol.net 2008-11-19 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
中央决策层对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的高度关注,除了因为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还在于中小企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当一批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中无奈破产倒闭时,农民工成为承受直接冲击的群体。自10月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因企业倒闭出现的农民工失业和返乡回流等新情况,再次让人们把目光投向金融“风暴眼”中的农民工群体。 现在离春节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农民工却无法继续在南方继续打工,纷纷返乡。这不仅是使得春运有可能提前,更重要的是由于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一些企业的半关闭、关闭或是歇业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尽管有媒体说,一些企业的关闭每年都会有,但是现在的数量确实已经超过了正常情况下的因为经营不善或是产品被淘汰,而造成的倒闭。此外这些中小企业无法抗拒金融风暴的冲击,也是一个现实状况。而仅仅是依靠出卖简单劳动的一些农民工在这样的危机面前,失去自己的就业岗位也是一个实际问题。
据农业部最近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今年10月底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工人总数比上年减少6.5%,实际减少的主要是外来农民工。 不少年龄偏大且没有多少技能的农民工,无奈地选择了返乡。 实际上,这种无奈和被淘汰,正是当下一个新就业瓶颈。如何突破,也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尤其的农民工兄弟面前的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说,现在不仅是需要真金白银,还需要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信心不足。同样的当南下的农民工,因为珠三角的一些企业的关闭,致使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的时候,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该注意到为农民工的就业创造新的机会,因为不管是新的铁路、机场等工程,还是城市、农村的大批涉及民生的工程的启动,同样也是需要农民工的参与的。如何使得这些工程能够尽早开工,如何使得农民工能够在这些过程中成为建设者,并且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其实随着这些民生工程的开建,农民工的工作还是会有的,农民工的基业就业机会还是很多的。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进城之后,如果只是停留在过去的原有水平上,那么你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而这些问题,就不是政府政策的不足,而是你的能力不适应新的形式发展的需要而造成的,而这样的就业短板,也并非是内需扩大之后,就可以解决。因此,为了自己的收入增加,是需要在农民工之间也存在竞争的,只有是那些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农民工,才会被用人单位青睐,同时自己的收入也会增加。
因此,在农民工就业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冲击时,除了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之外,还需要农民工自己的正视自己的就业能力,以及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而作为各地政府就业机构,或是农民工家乡的相关政府,则是 要增加这样的意识,为农民工的就业提供培训的机会。现在已经返乡的农民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面向未来的新开工项目进行技能的相关准备,一旦有了新的就业机会也能够及时顶上去。
有媒体分析到:“候鸟式”的农民工迁徙节奏显示出可能被打破的迹象。截至10月底,重庆市有10多万在外务工农民工返乡回流;截至11月10日,已有近4000名四川广安籍农民工返乡;从宁波市前往成都、贵阳及西安等方向的客流量比平时足足增长了两成多,一些地方则做好了春运提前的准备…… 但是,仅有这样的分析还不行,还必须有相应的预案来进行应对;而除了政府的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之外,已经返乡的农民工则是应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进行自我调节和进行新技能的学习,以期能够适应新的内需项目的就业。
总之,办法还是有的,作为社会应该营造这样的气氛,各级部门也应该真正能从民生的角度来进行安排,既不能有为难情绪,更不能知难而退,而是应该在新的形势下即使调整思路,因为这些返乡的农民工,既可以在一旦南方打工的企业经济形势好转之后,继续就业;另外在新的开工代建项目中,也可以再展自己的身手。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