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金科玉律,我觉得这一条更适合于职场。为什么我对达尔文先生的这个主张抱有如此大的兴趣呢?其实这和我比较喜欢道家有关系。道家经常用一些自然界的事物变化规律来释惑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苦问题。其中,有很多困苦问题都是围绕着“适者生存”的规律的。
其实,道家的顺其自然就是适者生存规律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在老庄的思想中,曾经不只一次提到过万事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好不好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如果积极地顺其自然就是好的,如果消极的顺其自然就一定有问题。如果是积极地,便是摸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强求改变原来的自然规律,那就好比当初大禹治水,大禹的父亲花了一辈子都没治好水灾,而大禹子承父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其与父亲治水唯一的不同就是选择了疏而非堵,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大禹的父亲琢磨了一辈子都没有悟出。当然,所谓消极的,也就是不管不顾了,那就似乎是无政府主义者的空想。老庄的无为而治,其实是要达到治的结果,那必然需要主动的观察事物最本质的规律从而为我所用。
为什么说适者才能更好的生存?为什么不说只有强者才能更好的生存呢?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缺乏了对这一点的重视,这样使得我们急功近利却反而不能脱颖而出。我们自小父母会用这样的口吻和我们说话,你一定要做到最好,要考到最好。做到最好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在这个竞争的社会能更好的生存,这是每一个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我很少接触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对孩子说,你可以不强,因为每一个人的天赋能力可能有差异,但你要做一个那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因为这个社会中,是这才能更好地生存。我没有听到过,从来没有。这是我们的教育中所缺失的,这样的缺失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前几年,我们经常发现中国的小孩子独立能力很差,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为什么呢?因为传统教育会觉得生活自理这样的简单能力孩子总有一天会无师自通,家长关键是要让孩子学多一点ABCD,或者1345之类的,智力才是能让孩子成才的关键。事实是这样吗?不是,我曾听到过一个神童10多岁大学毕业,20岁已经到了中科院,但是,最后却被中科院劝退。为什么?因为其生活至20岁尽然还难以自理。这是多么可怕呀。另外,我们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差,不知道怎样去和别人合作。以前小孩子玩打仗游戏还可以配合,今天你当怪兽我当奥特曼,现在孩子玩耍,会在角色问题上吵个半天。我们想想,这种思想是更深嘀咕的,如果孩子自小不配合,都相当好的角色,那么等长大以后,如何从一名员工做起配合领导或其他员工完成好自己的角色?如果完成的不好那又怎能受到重用,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学会去当一些配角,这些配角会更好的塑造你。因为比尔盖兹说过,你要习惯世界是不公平的。因此很少人生来就能当主角,所以,我们更多人要学会当好好配角。
此外,强者真的比适者更强吗?未必。恐龙强吗?几乎当时世界上很少有动物与之匹敌。最后呢?依然灭绝了。人强大吗?据说人的祖先并不是当时世界智力与武力上最强的动物,但是为什么人创造了那么强盛的文明?就是因为人更为适合当时的自然条件。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中很多聪明机制有能力的员工未必会被提升,而相反一些表面上平平无奇的员工倒更易获得提升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某些特质更为适合公司的发展,所以适合性成就了他们。谈到这里忽然想起之前老总的一句话,管理者就是让合适的人去做适合的事情,然后创造出价值。这其实就是适者生存的理念在公司的延伸。
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适者呢?
首先,你要不断进步,这种进步是与时具进。我每一天都要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那么这一天也就浪费了,对我来说,哪怕这一天听了一个有哲理的故事,或者路上看到一个感人的场面引起我人生观的变化都是变化,反正是变化,如果没有变化意味着停滞不前,那么努力便是在瞎忙。有很多人是在公司瞎忙了一辈子。而有些人在短短几天内就能在公司受益匪浅。
其次,你要是一个学习者,当然这个学习者不能像海绵,海绵只要是水,黑的白的吸收,虽然吸收力强但不分黑白。你必须是有扬弃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前在我管理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学东西学得很快,做事也很认真,但渐渐我发现他什么东西都学,比如当时我们有一位上司总是怒骂员工,那他后来当了上级也怒骂员工,最后搞得别人集体跳槽。我们每天是要学很多,但一定是好的东西。那不好的东西呢?要去分析,为什么造成不好的东西,从而避免我们以后犯错。我工作后跟过很多上司,他们的行事风格不一,当然,作为下属,有必要向他们指出他们做得不够的地方,当然是点到为止的,如果他们没有改变的习惯,那就不要再建议了,但你一定要对自己说,这一点你绝不能向他学,你要把他的这一点当作反面例子,不断告诫自己,以后自己当了领导千万不要那么做,否则你的下属也会像你一样郁闷。
最后,你要明白职场上的一些逆境往往是考验适者最好的点。很多朋友经常和我谈及他们很难适应工作环境的突然变化,很难适应领导的更替,很难适应公司的裁员政策。对,这些让我们有很大的压力,对,这些让我们很痛苦。但你一定要明白,大家都在痛苦,什么是痛苦,我经常对下属讲,其实痛苦就是你在成长,痛苦度是衡量成长度的一个特殊的标准。因为所谓适者就是在接受痛苦并克服痛苦中磨练出来的。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故事,当时美国处在淘金热的高潮中,很多青年跋山涉水来到西部为了黄金梦想而拼搏,有个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临走前,一位智者给了他一个锦囊,告诉他如果遇到问题就打开看。这个年轻人在途中遇到了一条大河,大河阻碍了他与其他伙伴去西部的道路,但这条河又是唯一的一条必经之路,连续几天他等不到一条能够渡他们过河的船,他与伙伴们心灰意冷,很多伙伴都渐渐放弃了,有一天,他想起了临行前的智者,打开锦囊,上面写了一句话,逆境中存在着机遇,绝望中孕育着希望,他躺在床上思考了很久,突然发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找到当地的木匠用自己所带的钱造了艘帆布摆渡船,从此以后凡是要过河去西部的都要做他的船,于是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又过了几年他带着钱来到西部掘金,当他发现了一个很富足的金矿后,命运再次和他开了玩笑,一群西部土匪仗势欺人,霸占了他的矿,并且把它狂打一顿。他灰心丧气的离开了矿地,路上听到两个矿工在埋怨矿工的工作裤不够结实,常常容易坏,他脑中猛然想起智者的话,逆境中存在着机遇。他灵机一动,回到船上扯下帆布做了一条工作裤,就是这条工作裤最后成就了他的一生,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牛仔裤之父李维斯。我们看到,若干年后,很多人在西部得到了黄金,但有更多人挥霍了他们的所得,而李维斯,没有得到黄金,却得到了比黄金更珍贵的财富!所以,我在职场上应该期待逆境胜过顺境,正所谓疾风知劲草。在我工作的区域上海,其实是我们公司竞争最为激烈,也是我所在的这个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这里每年有近200家新的竞争机构成立,每家新成立的机构存活率不足50%,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要创造业绩的难度恐怕是在四川、北京等地的几倍。但我选择了这里,并且无怨无悔,因为我明白,这样一个市场才更能磨练我,这个世界是人与人的竞争,竞争力是我最大的潜在资产。也正因为这样,这几年使我拥有了其他地区经理人不可能拥有的眼光、格局和业务管理能力。